2018年盐城市粮食生产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9-02-18 15:47 字体:[ ]

2018年,盐城全市上下以粮食安全责任为重,一着不让抓实田间管理,夏粮努力做好以赤霉病为重点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控工作,不断夯实夏熟生产基础, 总体上夏粮再获好收成,继续保持较高生产水平。秋粮科学主动开展防灾减灾,坚决打好秋熟后期重大病虫害防控硬仗,加之气候总体适宜,病虫害发生较轻,秋粮实现丰产。经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核定反馈,201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474.7万亩,比上年减少21.8万亩,减1.5%;亩产477.6公斤,比上年增加0.7公斤,增0.1%;总产704.3万吨,比上年减少9.4万吨,减1.3%。现将生产形势和因素分析如下:

一、粮食生产形势分析

1.种植结构继续调整,播种面积减少。2018年全市夏粮面积657.9万亩,比上年减少20.3万亩,减3.0%。其中小麦面积602.0万亩,比上年减少24.1万亩,减3.8%;大麦面积40.5万亩,比上年减少9.0万亩,减18.1%。全市秋粮面积816.9万亩,比上年减少1.5万亩,减0.2%。其中水稻面积606.5万亩,比上年增加7.7万亩,增1.3%;玉米面积152.6万亩,比上年减少6.5万亩,减4.1%;秋收豆类面积52.0万亩,比上年减少4.7万亩,减8.3%。

2.粮食单产水平持平略增。全年粮食亩产477.6公斤,比上年增加0.7公斤,增0.1%。夏粮亩产378.7公斤,比上年减少8.1公斤,减2.1%,其中小麦亩产383.9公斤,比上年减少4.8公斤,减1.2%;大麦亩产369.2公斤,比上年减少4.0公斤,减1.1%。秋粮亩产557.2公斤,比上年增加5.7公斤,增1.0%,其中水稻亩产619.1公斤,比上年增加1.1公斤,增0.2%;玉米亩产448.0公斤,比上年增加7.5公斤,增1.7%;秋收豆类亩产167.0公斤,比上年增加1.0公斤,增0.6%。

3.粮食总产小幅下降。全年粮食总产704.3万吨,比上年减少9.4万吨,减1.3%。夏粮总产249.1万吨,比上年减少13.2万吨,减5.0%,其中小麦总产231.1万吨,比上年减少12.2万吨,减5.0%;大麦总产14.9万吨,比上年减少3.5万吨,减19.0%。秋粮总产455.2万吨,比上年增加3.8万吨,增0.8%,其中水稻375.5万吨,比上年增加5.4万吨,增1.5%;玉米总产68.4万吨,比上年减少1.7万吨,减2.4%;秋收豆类总产8.7万吨,比上年减少0.7万吨,减7.8%。

二、粮食生产因素分析

1.夏粮后期遭遇不利天气,秋粮气候总体适宜。

夏粮苗情基础、中前期生长条件较好,但后期强降水和高温天气影响产量。由于2017年秋播小麦基本实现适期播种,立春后气候条件总体适宜,前期病虫害较轻,加之各地早抓早管,落实促弱转壮措施,苗情转化升级较快,田间长势较好。特别是返青以后未发生严重灾害,前期积累充分,群体足、成穗数多,产量构成上呈现“亩穗数增、每穗粒数增、千粒重减”。但是全市于2018年5月5日-7日、16日-17日、24-25日均出现暴雨天气,降水偏多、光照偏少,不利于小麦籽粒灌浆和增加粒重,加之后期遭遇干热风,导致小麦灌浆不足,造成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

秋粮气候总体适宜,病虫害发生较轻。今年夏种期间天气适宜,夏熟腾茬早,水稻全部实现了适期播栽。移栽后温光充足,秧苗返青期缩短,实现了“早发促壮”;分蘖期受台风影响,雨水偏多、光照不足,均温较去年低1-2℃,影响分蘖发生;拔节到抽穗扬花期以晴好天气为主,积温高、光照足,有利于颖花形成和开放。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水稻生长,苗情长势较好,灌浆结实充足,成熟期未遭遇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没有出现倒伏、霉变等现象。此外,今年病虫总体呈现轻发生,前期纹枯病、二化螟、白背飞虱等发生较轻,明显轻于前几年,施药面积是近几年来最少的一年。

2.夏粮品质略差于上年,秋粮品质历史最好。

夏粮品质略差于上年,较常年好。据了解,2018年全市小麦达到国标三等以上标准的比例超过77%,不达标部分,主要是因5月上旬干热风,导致容重下降;加上5%左右的卫生指标(呕吐毒素)不达标。卫生指标(呕吐毒素)不达标的,集中在北三县,以及南部少部分出现漏防或者防控不到位田块。调查来看,白麦品种不达标比例高于红麦品种。

秋粮品质历史最好。2018年,全市坚持选用优质品种,所有选用品种的米质均达到国标3级以上,其中以南粳9108为主的优质食味稻米品种占比达一半以上。加快普及推广绿色生态栽培技术,坚持绿色防控、控上压下策略,水稻中后期病虫防控用药是常年的一半左右,杀虫剂大面积使用一次以下,部分地区甚至没有使用,病虫总体呈现轻发生。加上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水稻生长,灌浆结实充足,成熟期未遭遇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没有出现倒伏、霉变等现象。总体而言,今年水稻品质是历史最好的。

三、粮食收购价格情况

受市场和托市粮价格下调的影响,2018年夏粮、秋粮收购价格均低于上年。其中,小麦托市价较上年下调0.03元/斤,但价格整体呈现低开高走的趋势,粮贩直接收购价由6月初的1.03-1.05元/斤上涨到1.08-1.12元/斤。品质达到国标三等以上小麦收购价格为1.1元/斤,部分优质专用麦收购价达1.15元/斤以上,高的甚至达到1.2元/斤。总体来看,受市场和托市价格下调的影响,收购价较去年减0.02-0.04元/斤。水稻托市价较上年下调0.2元/斤,11月初,普通品种水稻(标准水分)收购价1.32元/斤左右,较上年低0.1元/斤左右;优质食味水稻如南粳9108的收购价较其他品种高,达到1.5元/斤左右。12月初,普通品种水稻(标准水分)收购价1.3-1.35元/斤,以南粳9108为主的优质食味品种收购价1.4-1.5元/斤。

四、粮食种植收益情况

据农产品中间消耗调查显示, 2018年小麦亩均总收入1057.4元,较上年减少66.2元,下降5.9%;亩均纯收入707.7元(不计人工、土地承包费、固定资产折旧和补贴,下同),较上年减少97.4元,下降12.1%。水稻亩均总收入1796.6元,较上年减少148.3元,下降7.6%;亩均纯收入1214.1元,较上年减少183.0元,下降13.1%。主要原因:一是出售价格下降。调查户小麦平均出售价格为2.3元/公斤,较上年减少0.1元/公斤,下降2.7%,使收益减少29.2元;水稻平均出售价格为2.9元/公斤,较上年减少0.2元/公斤,下降5.6%,使收益减少107.6元。二是种植成本增加。调查户小麦亩均种植成本324.4元,增长10.6%,使收益减少31.1元;水稻亩均种植成本582.5元,增长6.3%,使收益减少34.7元。三是生产服务支出增加。调查户小麦亩均支出135.9元,增长18.7%,使收益减少21.4元;水稻亩均支出233.1元,增长5.7%,使收益减少12.6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