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公报 >2019年 >第4期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8-9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盐政办发〔2019〕3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特此通知。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8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

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市发展改革委)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苏北苏中前列,加快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双向融合,更加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突破,聚力服务业新兴业态培育,聚合服务业要素资源和政策支持,提高服务业贡献率,增强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三市”战略部署,切实践行“两海两绿”发展路径,着眼“支撑制造业高端攀升”和“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两大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以集聚园区、重点项目、龙头企业、服务品牌、专业人才为抓手,组织实施现代服务业提质提效“223”计划,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商务楼宇发展水平,推进“名企、名品、名家”三位一体培育,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1年,全市服务业供给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备、结构更加优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支撑引领功能显著增强。一是引擎作用持续释放。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保持在5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2%左右,新增服务业登记注册企业占全部登记注册企业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二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左右。服务业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左右。三是载体能级稳步提升。纵深推进服务业集聚区“等级创建”,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培育营业收入超50亿元集聚区10家,打造税收超亿元的商务楼宇5座。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总数继续保持苏北第一。四是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以名企培育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名企、名品、名家“三位一体”培育,力争全市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互联网平台重点企业达到10家,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上市企业达到5家。

三、主要任务

(一)着力提升主导产业发展能级。深入参与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聚焦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新体系,聚力提高现代物流、商贸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大数据等重点领域核心竞争力。

1.现代物流业。依托全市交通枢纽规划布局和产业空间载体基础,完善海港、空港、内河港、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形成“三区两带”物流空间布局结构和“四极八园九点”物流节点层次体系,着力打造长三角北翼综合物流枢纽。构建内畅外联运输体系。加强铁路、公路、机场、航运等规划衔接,推进徐宿淮盐、盐通、盐泰锡常宜、大丰港铁路支线以及宁盐、临盐、滨淮、盐丰交通一体化快速通道等建设,开拓境内外“一带一路”海上合作主要港口航线,拓宽盐城区域联动和对外开放的空中物流走廊,推动形成铁路线路成网、区域公路加密、干线航道通达、航空运输升级的内畅外联物流网络。加快盐城空港物流园、盐城北综合铁路货场、城北物流集聚区规划建设,积极争取大丰港集装箱码头纳入上海港集装箱建设规划。依托南洋机场、大丰港、滨海港一类开放口岸功能,着力打造对日韩货邮集散中心。推进联运服务模式创新。加强重点物流园区与国内外物流节点的联系,提升与长三角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功能对接。大力发展江河联运、河海联运、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和陆空联运等多种联运形式,重点推进大宗货物、集装箱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及集装箱多式联运,加快推广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模式,积极争取条件成熟的运输企业列入国家级、省级甩挂运输试点。推动产业规模效益提升。围绕特大项目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积极引进大型知名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制造业物流、农产品物流、电商快递物流等专业物流,提升发展保税、医药、应急等特色物流,增加物流服务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快建设汇集全市物流信息资源、联通国内外其他物流信息平台的本土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物流园区、配送中心、货运站运输、仓储、配送装备智能化升级,提升产品可追溯、在线车辆调度、产品自动分拣、智能快递和智能配货水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邮政管理局、南洋机场,大丰区、亭湖区及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

2. 商贸服务业。以优化整合消费市场、促进业态模式创新、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为重点,着力打造功能完备、具有活力、辐射力强的现代商贸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商贸能级与商业魅力。推进消费商圈布局建设。结合新一轮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统筹完善市区商业网点规划,积极配备与城市各片区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商贸设施。加快南海未来城、范公堤、大洋湾、先锋岛、斗龙港、小马沟“六大组团”建设,快步实施建军路商圈改造、高铁枢纽片区开发等项目,推进现代商圈、智慧商圈建设,引导聚龙湖、宝龙、中南城等商圈多层次、差异化发展,加快形成设施智能、功能便捷、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商业生态圈。结合居民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做特做优一批娱乐休闲、本土文化、欧陆风情等高品位步行街。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促进线上线下互动、服务体验融合、商旅文体协同、购物体验结合,鼓励各类传统零售、餐饮企业融合化、多元化、精细化发展,吸引知名新零售、新餐饮企业来盐投资布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建材、钢材、纺织、汽车等行业自建专业性平台开展销售,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对接合作,加快打造盐城农产品区域销售平台。结合社区居民生活规律和消费需求,有序引进和发展社区餐饮、末端配送、社区商业中心、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等社区便民业态,差异化建立“十分钟社区商业圈”。加快本土连锁企业培育,加大对知名服务业连锁企业招引,推动连锁经营从商业零售、餐饮服务向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教育培育等领域延伸,着力提高连锁经营行业覆盖面。促进商贸流通协同发展。以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为契机,突破发展跨境电商,积极争取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加快建设盐城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大丰港跨境电商孵化中心和网上丝绸之路江苏省运营中心。抢抓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机遇,全面深化与上海自贸区、虹桥商务区战略协作关系,积极承接自贸区、商务区溢出的“保税+分销”等区域性布点项目,加快实现虹桥报关、盐城通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盐南高新区管委会,亭湖区、盐都区、大丰区及有关县(市)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城投集团)

3. 金融服务业。围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丰富金融供给,提升服务水平,增进对外合作,为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品质需求提供更加有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聚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交通体系、城镇体系,加快建立完善银行信贷、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风险投资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支持大型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入驻我市,打造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鼓励优质保险、证券、基金、信托、风投创投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各类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创新。推动各类中小金融机构接入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高中小微企业接入平台覆盖面。支持城南金融城建设,提升城市金融中心服务能级。引导大丰农商行、盐城农商行等地方农商行围绕服务地方经济、中小企业、地方居民不断提升服务效益与规模。大力发展特色金融。引导金融机构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支撑地方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悦达集团设立汽车金融公司,促进金融与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循环经济、低碳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开展能效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等绿色信贷。支持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科技成果发展的金融支持。鼓励开发海洋产业基金、海洋投资信托、海洋类债券等新型海洋金融工具。加大市政府投资基金在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供应链领域投入力度,鼓励悦达等企业利用相关金融工具整合供应链资源。推动金融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布局,利用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开放契机,加快全市金融机构“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围绕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政策支持。提高金融领域接轨上海能级,主动承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辐射带动效用,学习借鉴上海金融发展经验,充分发挥盐城交通区位和数据资源优势,积极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全力做好金融配套服务外包和承接转移,实现借势发展。(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盐城市中心支行、盐城银保监分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

4. 文化旅游业。坚持“以文兴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世界自然遗产的示范效应和品牌价值,积极挖掘并用好用活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湿地特色旅游目的地。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有效放大自然遗产的带动延伸作用,整合盘活全市各类旅游资源,推动大市区沿东西方向串联珍禽保护区、大洋湾景区、先锋岛生态组团、小马沟生态组团和大纵湖旅游景区,沿南北方向连接荷兰花海、欧风花街、先锋岛、毓龙路文化街;西部地区重点面向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金沙湖进行整体联动,加快构筑全市生态旅游发展廊道。积极筹办世界生态旅游大会,切实推进国际生态湿地城市创建工作,全力推动盐都区、大丰区、东台市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强文化旅游集聚区规划建设,推动各景区有机结合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海盐文化、淮杂文化、民族非遗文化等内涵,打造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化旅游IP,积极开发文化旅游商品,着力做好产品化包装、衍生品设计等市场化运作。鼓励文艺院团结合旅游元素进行创作展演,推动省淮剧团、省杂技团、市演艺集团等专业院团和旅游景区开展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富有艺术内涵的文艺精品,促进旅游演艺繁荣发展。立足本地生态环境基础和“北上海”区位优势,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旅游康养基地,推出一批集养生养老、健康医疗、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康养”优质产品。推动发展“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体育”等模式,实现旅游与城市发展各领域的有机融合。优化提升旅游要素供给水平。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推进道路交通、品牌酒店、民宿民居等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全面衔接。健全完善“一部手机游盐城”智慧旅游系统,加大与旅游网站、旅游手机APP等旅游推广平台合作力度,提升游客体验、智能导游等线上服务水平。大力开展旅游年卡推广工作,提升旅游信息集成水平,提高群众旅游便利度。不断创新营销宣传方式,坚持形象宣传与产品营销“双轮齐转”,面向长三角等客源市场和日韩等境外市场,进一步加大在高铁、民航沿线城市宣传力度,加快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文旅宣传体系。(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

5. 科技服务业。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市场主导、开放合作,推动科技服务业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支撑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培育引进各类高端研发机构,深入拓展专业化研究开发服务,高标准建设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大数据流通和交通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积极谋划组建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创新中心和省级环保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市场化运作清华大学盐城智能无人系统联合研究院、江苏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市场推广的对接融通、衔接转化,不断扩大“知识技术化+技术产业化”聚合效应。开放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优化提升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专业设备等领域检验检测资源配置,拓展国家风电设备(江苏)、国家石油机械(江苏)、省环保过滤材料、省移动智能终端、省电光源、省轻工机械等质检中心和省新能源汽车计量测试中心等功能,积极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观测、分析、测试、检验、标准、认证服务,着力构建专业权威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围绕大数据、物联网、软件研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新兴业态,加快构建以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为重点、综合性孵化器为支撑的创业孵化生态体系。推进孵化器改革发展和新型孵化服务机构建设,引入推广“创投+孵化”模式,支持龙头企业、投资机构、高校院所等领办或参股创办孵化器,推动孵化器向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充分发挥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创业训练营等活动的引导支持作用,加强对优质创新创业项目的跟踪服务。积极开展双创评价工作,构建完善双创指数体系,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6. 大数据产业。聚焦产业主体培育、服务体系建设、数据融合应用等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大数据商业化服务能力,打造数据、技术、应用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大数据产业主体培育。以大数据产业园、丰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等园区为载体,统筹做好全市大数据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鼓励各类投资者参与集聚区建设运营。吸引阿里、Global Switch等互联网巨头来盐布局数据节点。鼓励设立一批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支持大数据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之间的通道。发挥盐城大数据产业学院等本地专业院所的人才智力支撑作用,增强大数据产业发展动力。强化大数据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围绕数据存储、数据交易等核心环节,协同提升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挖掘分析、可视化、数据安全等服务能力。扩大华为云服务江苏数据中心、移动IDC、电信IDC等运营效应,快速集聚一批国家级、行业级、区域级数据资源。以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为主要载体,加快江苏省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工程实验室等建设运营,积极推动省内公共数据资源至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加快实现社会大数据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提升大数据融合应用能力。以强化大数据商业化服务能力为核心,拓展与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数据应用,梯度推进“千企上云”专项行动,汇聚市场力量实施汽车大数据、新能源大数据、农业大数据、物流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等平台项目,加快悦企通、悦企云等推广运营。同步挖掘大数据政用、民用价值,依托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和政务云平台,完善市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功能,加快省电子政务灾备中心、“我的盐城”城市智能门户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推进多源数据在交通运输、公共安全、企业监管、社会保障等领域创新应用。(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盐南高新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积极推动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坚持包容创新、鼓励探索、积极培育的发展导向,促进各种形式商业模式、产业形态、组织形式创新发展,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服务业能级水平。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支撑制造业高端攀升”目标,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大服务要素有效投入与供给,支撑传统制造企业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与服务转变。着眼打造先进产业集群,谋划建立基于比较竞争优势和产业链区别定位的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制造业产业链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化配套支撑作用,加快推动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优势制造业企业与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实现链式集群发展。鼓励汽车、风电装备、环保装备领域龙头企业率先发展基于供应链的生产性服务业,向供应链上游拓展协同研发、众包设计等专业服务,向供应链下游延伸远程诊断、维护检修、融资租赁等增值服务。引导传统商贸、物流等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向市场提供集代理采购分销、产品质量追溯、知识产权服务、报关报检等于一体的供应链集成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积极适应多层次、个性化服务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健康疗养、家政服务、养老服务、教育培训、体育休闲等幸福产业,加快推动服务消费品质升级、民生福祉增进改善。依托千鹤湾温泉风情小镇、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康养基地,促进健康旅游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一批集医疗养生、康复护理、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培育引进一批员工制家政企业,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信用信息平台系统,积极改善家政服务人员从业环境,着力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探索“市场运作,政府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旅居养老、异地养老。挖掘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支持改造建设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用房等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各类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以及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支持围绕新能源、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非学制类教育培训,强化专业人才培养。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入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引导社会培训机构为居民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着力打响大洋湾盐城马拉松、中华龙舟大赛等品牌赛事。支持利用废弃厂房建设运动场所,综合运用多种商业模式推动体育场馆多层次开放利用,不断丰富体育赛事供给和扩大体育休闲消费规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民政局、教育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体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产业催生裂变、新模式融合创新、新业态衍生发展为着力点,培育拓展总部经济、共享经济等在服务业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增强服务业产业体系综合竞争优势。抢抓新一轮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机遇,主动承接上海等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端生产性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地区总部及相关功能性机构的转移。优化提升总部企业发展软硬环境,构建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创业投资的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引进跨国公司总部、地区总部以及国内大企业集团决策中心、利润中心、研发中心,推进建设总部经济楼宇、总部经济集聚区。依托盐城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不断提高汽车、新能源、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集群能级,着力提升对综合型、功能型总部企业的吸引力。大力推进消费、生产、流通、科技资源等领域共享,推动分散闲置的各类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整合、流动和利用。支持旅游景区加快构建以房屋住宿共享为核心、集购物餐饮等于一体的微生态旅游系统。支持制造业企业以产业园区、创业园区、特色小镇等为载体,建设生产领域共享经济示范点。鼓励物流行业龙头企业探索发展“无车承运人”模式,与车企合作开拓物流车蓝海市场。充分利用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推动科研基础设施设备向社会开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

(三)加快促进空间布局协调联动。立足全市总体规划定位和产业现实基础,围绕实现中心城区能级提升、通道走廊互联互通、功能板块良性互动目标,着力构建全市统筹、各具特色、良性互促、融合互动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发展格局。

1. 增强中心城区发展能级。以亭湖区、盐都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和大丰区为主体,加快市区老城区优化改造、盐南高新区提升建设、城东片区统筹发展、城西片区产城融合,加快推动盐丰一体化发展,实现全域统筹、联动开发。以功能组团、开发园区和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沿世纪大道发展轴和盐丰发展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休闲、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金融商务、数据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繁荣发展教育医疗、育幼养老、体育休闲等公共服务业,着力提高中心城区集聚辐射水平。推动大丰区围绕飞地经济与海洋经济、盐都区围绕科技研发与总部经济、亭湖区围绕现代物流与环保服务、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汽车产业与健康医疗、盐南高新区围绕大数据产业与金融服务,集中布局发展高端服务业,打响亭湖空港物流、城南大数据服务、盐都科创服务、大丰海洋物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服务业等区域特色服务品牌,构建区域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

2. 推动走廊通道互联互通。提升发展内陆城镇发展带,发挥交通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依托204国道、沿海高速、通榆运河、铁路和空港形成的复合型交通走廊,重点布局为沿线城镇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支撑的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适应沿线城镇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商贸流通、乡村旅游、康养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提升高端生产服务和优质生活服务供给水平,建设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共生的服务业集聚发展廊道。开放发展沿海港城发展带,发挥深水港口、沿海湿地、盐田风光等资源优势,依托大丰港经济开发区、滨海港工业园区、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和响水经济开发区,统筹推进港口、港产、港城联动发展,重点布局以汽车、能源、石化、钢材、建材、煤炭、LNG、粮油为主体的现货及期货交易、物流配送、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以运动休闲、养生度假、盐业风情等为主导的生活性服务业,打造东部沿海重要的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和交易中心,建设长三角北翼滨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和国际生态湿地特色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

3. 促进功能板块良性互动。发挥盐南片区经济基础、区位条件优势,依托东台市、射阳县和大丰区港口、港城、开发园区和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海洋物流、滨海旅游、创意设计、海洋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新能源装备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服务能力,打造以“风光”互补为特色的智慧能源数据中心、运维检测服务基地;推进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医养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质量全域旅游目的地。发挥盐西片区湿地生态资源和特色产业基础优势,依托建湖县、阜宁县重点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和湖荡湿地、河网水系,大力发展内河物流、湿地生态田园风光旅游以及新能源装备、石油机械等区域特色产业配套生产性服务业,突破发展通航运营、航空培训等航空服务业,倾力打造具有里下河水乡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发挥盐北片区后发优势,依托滨海、响水和滨海港工业园区,结合国家河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服务钢铁、石化两大流程工业、辐射淮河生态经济带腹地的航运物流,放大滨海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综合效应,打造区域煤电油气生产储运基地。(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

(四)夯实强化产业载体支撑作用。以集聚园区、重点项目、龙头企业、服务品牌、专业人才为抓手,加快打造服务业重点领域载体优势,不断扩大释放优质载体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1. 实施园区集约提效工程。加强对服务业集聚区的储备培育,支持各县(市、区)围绕现代物流、商务商贸、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开展县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工作,鼓励市级服务业集聚区积极争创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不断提高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集聚集约发展水平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构建省、市、县三级培育体系。紧扣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研究制定楼宇经济培育计划,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引进培育总部型、龙头型、税源型企业,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创服务、咨询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产业集聚发展。建立健全与服务业集聚区、楼宇经济发展新任务、新要求相适应的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推进集聚区在线跟踪管理平台建设,完善集聚区基础台账,引导集聚区建立独立自主、专业高效的管理机构。持续开展服务业集聚区“等级创建”,创塑一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

2. 实施项目精准招引工程。紧扣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大院大所,组织编制服务业招商地图,聚焦现代物流、金融商贸、文化旅游、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形成重点产业库,开展定向招商;聚焦上海、香港等服务业发展先进地区,形成重点区域库,开展驻点招商;面向世界500强、国内100强和行业知名企业,形成重点企业库,开展敲门招商。深入推进服务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储备工作,推动各地、各部门不断创新招商活动形式、提升招商引资实效,积极开展上海现代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全面提升盐城、上海两地服务业合作发展的质量与能级;强化与香港服务业的联络对接,主动寻求合作机遇,推动港资服务业项目落地生根。高质量、高效率推进省、市重大和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推动形成从签约、落地、开工到竣工、投产的全流程项目服务链条,力促项目尽快建成见效。(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外事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

3. 实施企业培优育强工程。推动企业“争星创优”活动走向纵深,充分发挥星级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服务业企业比学赶超、进位争先、提质发展。聚焦重点企业培育,建立完善服务业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培育库,支持入库企业争创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互联网平台重点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面上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水平、运营效率的转型提升。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鼓励支持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龙头企业率先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有机融合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加快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乃至整套服务解决方案的“组合产品”转变。积极推动服务业企业实现规模提升,强化准“规(限)上”企业梳排对接、跟踪服务和申报转“规(限)上”工作,着力扩大服务业规(限)上企业队伍。(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统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

4. 实施品牌创塑提升工程。策应国家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健全完善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制度,组织开展服务业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服务质量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比对活动,推动服务业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的服务质量达到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加强服务业品牌评选、宣传和展示,深入推进规模企业消除“无牌”、新设企业自主创牌、有牌企业积极拓牌三项行动,突出抓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和商标国际注册,推动服务业市场主体走品牌发展之路,全面提升“盐城服务”品牌价值。面向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活动,建设一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培育一批实施标准化管理服务业企业,培养一批服务业标准化人才,通过标准化建设试点的示范引领,推动重点领域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提升。(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

5. 实施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全面落实“人才新十条”,积极策应“双招双引”工程,主动对接上海等先进地区服务业重点领域高端资源,加快引进服务业“名校名师”、“名团名人”,不断提升盐城服务业专业人才水平与层次。积极响应开展星级企业家能力提升、百名新生代企业家培育等重点工作,加大服务业专业型、创新型、复合型企业家培养力度,组织选派服务业高端人才、骨干人才到境内外发达地区和清华、北大等高等院校进行学习进修、考察交流。鼓励本地院校设置现代服务业领域相关专业,积极支持校企共建服务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对服务业企业家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弘扬勇于创新、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的服务业企业家精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正向激励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南高新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充分发挥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能,切实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建立健全服务业重大事项统一汇报制度、专项政策统筹协调制度和重大问题专家咨询制度。进一步发挥市旅游委、物流业等工作联席会以及金融、大数据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产业发展的协调推进作用,明确各牵头部门及相关单位职责分工,组织制定各重点行业推进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资金支持方式。围绕实施意见重点任务,推动各有关部门优化整合专项资金支持政策,聚焦重点行业和新兴领域,突出对集聚园区、重点项目、龙头企业、服务品牌、专业人才的支持。扩大有偿资金使用规模,研究设立现代服务业引导基金,综合运用股权投入、阶段参股、跟进投资、融资担保、可转股债权等方式,支持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探索建立“专项资金+引导基金+购买服务”的综合支持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加强服务业统计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服务业监测分析制度和服务业数据共享机制。深化服务业统计改革,创新调查手段、拓展采集方式、改进统计方法,完善服务业统计体系,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各界对服务业统计的客观要求。夯实服务业统计基础,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以及服务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统计,理顺统计数据来源渠道,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进一步健全督查评估机制。健全完善服务业重点行业督查机制,建立工作推进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制度,压实落细各项任务,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推进建立开放式评估评价机制,研究制定重点行业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适时开展发展情况评估评测,科学评定重点行业在带动就业、增加收入、拉动消费、促进转型等方面的贡献,充分发挥督查推进和科学评估对重点行业发展的引导带动作用。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监委,

市法院,市检察院,盐城军分区。

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8月9日印发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