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四十年 逐梦新征程

发布日期:2023-05-18 10:12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体:[ ]

今年是盐城建市40周年。

40年筚路蓝缕,40年栉风沐雨,40年风华正茂,40年逐梦前行,城市在岁月流逝中拔节生长,人民生活在改革发展中日新月异,梦想在砥砺奋进中变为美好现实。

天蓝地绿基因红,有人有地有机遇。40岁,奋进的盐城正青春。

盐城,是一座充满机遇的城市。地处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发展、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的黄金交汇点。

盐城港大丰港区

盐城,是一座空间广阔的城市。拥有长三角地区最大、最具潜力的后备土地资源,陆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江苏第一,沿海滩涂46万公顷、江苏最大,具备承接百亿元级甚至千亿元级重特大产业项目的战略空间。

盐城,是一座连接世界的城市。拥有港口、机场等5个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集高铁、航空、高速为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盐城南洋国际机场

盐城,是一座动能强劲的城市。“5+2”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布局,23条重点产业链全面起势,晶硅光伏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全国第一,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规模全国第二。荣获江苏省2022年度设区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盐城,是一座绿能澎湃的城市。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十四五”期间规划近远海海上风电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超过全省70%,同时打造中国东部沿海的光伏发电基地。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全省第一,社会用电量近七成来自新能源。

盐城铁路综合客运枢纽

盐城,是一座生态宜居的城市。盐城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级市,创成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举办地。

在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上,盐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树立工业强市鲜明导向,用好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深度融入长三角,坚持创新引领,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

工业强市

崛起万亿产业集群

盐城建市40年来的峥嵘岁月,就是一部工业化铸就的发展史。从1984年第一次党代会响亮地提出“振兴盐城经济,主要靠工业”的口号,从突破1亿元、百亿元、千亿元,到2022年迈向万亿元大关,盐城工业经济蝶变升级,实现从“一穷二白”到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傲然崛起。

对于盐城来说,过去靠工业起家,现在和未来仍然要靠工业发家。地处多重国家战略交汇点的盐城,抢占产业发展风口,把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突破口,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健康和数字经济、海洋经济“5+2”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动力及储能电池、晶硅光伏等23条产业链,打造链条完备、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2年,盐城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23条重点产业链规上开票销售5800亿元,钢铁、新能源产业和晶硅光伏产业链开票销售突破千亿,一批地标性产业正加速崛起。

在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这条新赛道上,盐城坚持“强整车、优配套、聚集群”,突出整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后市场五大领域,初步形成了整车企业带动、动力电池为品牌、关键零部件加快发展的产业格局。集聚悦达起亚、华人运通、国新3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品牌,摩比斯、瑞延理化、理研等250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以及SK新能源、弗迪、蜂巢、捷威等一批动力电池龙头企业。2022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实现开票销售640亿元。

悦达起亚

晶硅光伏产业链是5条地标产业链之一,基本形成了覆盖研发、生产、开发的全产业链。其中,光伏硅片集聚了协鑫光伏、阜宁阿特斯等重点企业;光伏电池片及组件汇集了阿特斯、天合光能、润阳、协鑫、正泰等重点企业;此外,还集聚了小牛、博阳等一批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盐城已成为全国电池、组件产能最大的晶硅光伏产业群。

天合光能

风电产业大规模、高质量发展是落实“双碳”目标任务的重要战略选择。如今,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上海电气、中车电机、中材科技等一大批风电装备企业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依托富集的“风光”资源,国家电投、华能、国家能源、三峡、大唐、国信、华电、中广核等一大批央企和大型国企,实施风光资源系统化、规模化、集中化开发。截至2023年3月,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82.48万千瓦,占全省23.88%,规模全省第一。3月份,全市新能源发电量74.16亿千瓦时。

金风科技

融合“集群+链条+园区”发展模式,激发“龙头+小巨人+科技”乘数效应,打造“地标+优势+绿色”鲜明标识,推动地标产业链领先全国、优势产业链做大规模、潜力产业链取得突破。1至4月,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3360亿元,同比增长7.4%;规上工业开票销售2798亿元,同比增长6.2%。

与此同时,盐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抢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机遇,不断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提升。连续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2022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3.2%;瞪羚、独角兽入库培育企业分别为273家、22家,通过省市评估瞪羚企业89家、潜在独角兽企业6家,9家科技企业进入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库,入库数量全省第五、苏北苏中第一。创成2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15家省示范智能工厂、19家省五星级上云企业,均位居苏中苏北前列。

扩大开放

共享盐城发展机遇

黄海孕育了盐城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城市特质。作为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盐城坚持把开放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主动把发展的“小气候”融入全国、甚至全球发展的“大环境”,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大开放推动盐城大发展,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更多盐城作为。

秉持融合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盐城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韩国现代起亚、SK,印尼金光,法国电力、佛吉亚,德国亚曼、艾文德,美国德纳,新加坡金鹰,日本富乐德等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在盐投资。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成功获批。

SK动力电池

吸引国内外高端资源要素,离不开开放载体的有力支撑。盐城高起点规划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黄海新区两大战略空间。建成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综保区各1家,省级开发区(高新区)13家。中韩(盐城)产业园和盐城高新区被认定为江苏自贸区联创区,苏北首家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区获批。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重点布局“一轴、两核、三组团、四园区”,加快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科教创新、生态文旅、现代物流等产业集聚。黄海新区拥有滨海港、响水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3个,重点发展综合能源、优特钢、新材料、海洋生物、现代物流等产业。中海油、国家电投集团、大唐新能源、华电集团、江苏德龙、印尼金光集团、上海电气等先后进驻。

隔海相望,亦邻亦友。韩国已经成为盐城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外资来源国。中韩(盐城)产业园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对韩合作国家级平台,累计设立1000万美元以上韩资项目141个,累计设立3000万美元以上韩资项目47个。盐城成功举办四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按照国际化标准建成开放中韩文化客厅、韩国社区、KK-PARK中韩国际街区,加快建设中韩文化广场、中韩友好医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202项改革试点经验。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盐城拥有港口、机场等5个一类开放口岸,南洋机场在全省率先开通韩日全货机航线,盐城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年综合通过能力1.21亿吨,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运载量增幅分列全国海港第一、第二,南下粤港澳大湾区、北上环渤海、东进东北亚、西拓中西部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加速形成。

亲商爱商

厚植投资兴业沃土

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日前,《盐城市2023年“盐诚办”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出台,全市11个板块和16个部门全面打响“盐诚办”服务品牌,开设12345“一企来”专区和线上服务企业“直通车”,实行重大项目全周期服务,努力让政策更优、办事更快、成本更低、服务更好的“四更”营商环境成为盐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标识。

企业“青山常在”,经济才能生机盎然。盐城出台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56条措施,印发推动工业强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企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发布盐城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银为企输血赋能,用心用情为企办实事解难题。

东山精密

从迈开腿把政策服务送上门,到搭把手努力解决各种疑难杂症,再到张开嘴加强政企沟通合作。在盐城,各地各部门把惠企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出实招、用真心、优服务,既看为企做了什么,更看助企效果好不好,确保“精准滴灌”的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实到企业“账上”。

为构筑营商环境“强磁场”、架起项目建设“快车道”,组建由部门和镇(园区)为主体的帮办代办队伍,市、县、镇三级联动,分级负责,对重大项目全流程帮办代办。去年以来,295个市级以上重大项目全部实现帮办代办,办理时长平均压缩30%。

在全省首推“承诺+审验”等创新举措,成功推动SK动力电池等35个省市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在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落户项目中推行“极简审批开工”政策,在确认土地、环保、安全合规前提下,多部门联合为企业签发《承诺预审施工意见书》,实现签约即开工。

海洋牧场

盐城对重点项目“量体裁衣”,编制专属审批事项手册,建立重点跟踪项目、审批事项办理、开工建设问题“三张清单”,对照清单制订解决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倒排计划、挂图作战。在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提质服务中激发活力,打造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今年一季度,省、市重大项目开工率72.7%、65.6%,分别较去年同期提高5.1个、10.7个百分点。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83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7个。

呵护湿地

绘浓生态宜居底色

大海沙洲的雄奇壮阔,苇荡雾霭的清幽氤氲,湖泽河港的纵横交错,群鸟齐飞的美妙壮观……空中俯瞰盐城582公里海岸线,这条绵延漫长的“海上走廊”梦幻唯美。

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这方生灵奇境正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地2022年度鸟类监测报告》显示,目前盐城已记录鸟类436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0.17%,珍稀濒危鸟类共计117种,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鸟类37种。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鸟类多样性的增加,折射出盐城呵护湿地、保护生态的生动实践。

黄海森林公园

从“世界自然遗产地”到“国际湿地城市”,独此一份的生态财富再获世界顶级认可,对于盐城来说,是荣耀更是责任。每一寸“湿”情画意,都是不可多得的生态财富。盐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实践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创新理念,切实守护好黄海湿地这一方净土,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盐城智慧。

实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生态修复工程,统筹推进湿地、林地、世界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地和海域等国土空间生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全力保护绿色生态“瓷名片”。2022年,全市修复退化湿地面积3.37万亩,位列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建立野生动物保护联席机制;全国首个海岸带遗产地生态修复项目加快实施,计划2023年年底完成。

荷兰花海

擦亮“世界自然遗产”亮丽名片,推动生态+文旅深度融合。盐城现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0家,西溪、九龙口景区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大丰创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东台、射阳、盐都、亭湖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九龙口、大纵湖创成国家湿地公园,大洋湾创成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盐城好空气一直以来享有盛名。盐城坚持以“双碳”目标为统领,以污染源头治理为根本策略,打好大气综合治理“组合拳”,实现环境空气质量“高颜值”。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综合指数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优良天数比率2022年全省第一。

大洋湾

40年很长,足以让一棵幼芽长成参天大树,再也不畏惧风雨;

40年很短,短到来不及细细品味,就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奔向新的征程。

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新时代的盐城,正处在砥砺奋进的最好时期。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盐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拿出赶考的勇气、明确赶考的目标,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把空间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勇毅前行,绘就绿色低碳发展的美好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