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取“皇冠明珠” 不负“诗与远方”

发布日期:2023-06-12 09:12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体:[ ]

海风吹拂、苇荡作响,麋鹿群逐、万鸟翔集……盐城黄海湿地,作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心目中的“诗与远方”。

2019年7月5日,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份荣誉背后,有着盐城申遗办团队的不懈努力和对这片湿地的热爱。

从有申遗的想法,到筹备工作的艰辛,再到论证的挫折,到最后惊喜的成功,盐城申遗过程跌宕起伏。在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盐城申遗办团队知难而进、争先创优,展现国际视野、盐城担当,仅用两年多时间,实现了一般申遗项目需要8年左右才能完成的目标,成功为盐城取得世界级的城市名片。

知难而进

创造申遗“盐城速度”

2016年12月19日,盐城正式成立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申遗工作。吴其江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申遗办,现为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并于次年4月从全市不同部门和单位抽调5名人员。

此时,距离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仅剩两年零三个月时间。申遗办的所有成员不畏困难、迎难而上,以几乎无休无假的状态迅速开启综合科考、资料收集、申报文本、宣传推介等工作。在编制文本期间,仅北京、盐城两地组织的专家研讨会就有60余次,实地考察调研数百次。

“世界自然遗产是自然保护地‘皇冠上的明珠’,要摘取这颗明珠,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吴其江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申遗工作,举全市之力推进,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部委的坚定支持,国内外专家的团结协作,给了申遗办团队最大底气。

面对这一场既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又无权威教材可以参考的大考,申遗办团队凭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一路攻坚克难,成功战胜一个又一个拦路虎。

2018年2月1日前后,是关乎盐城申遗工作进与退的关口。“当时国际规则发生变化,2018年2月1日之后,缔约国由原先可申报一项自然遗产、一项文化遗产调整为仅可申报一项世界遗产。这是盐城黄海湿地申遗能够赶上的最后一班车,一旦错过,便意味着可能要等上8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吴其江说。

申遗技术团队通宵达旦,突击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进行最终审查;市申遗办全力以赴,兵分两路赶赴南京、北京推进行政手续的完备……2018年1月31日下午(法国当地时间),世界自然遗产中心规定的关门前4小时,提交了凝聚着申遗团队智慧和心血的中英文正式申报文本,文本长达200余万字、近5000页。

当时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面临着韩国遗产申报的压力。韩国的西海和中国的黄海同处在一个黄海生态区,其西海滩涂湿地申报自然遗产进行了10多年的研究。在2017年12月份,盐城曾经想和韩国一起申报,但对方没有同意。巧得很,这次和韩国同一年递交材料。2018年3月份,盐城通过了形式审查,而韩国没有通过。

惊天逆转

生态外交的胜利

2018年4月,国务院正式同意盐城黄海湿地项目作为2019年国家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至此,盐城黄海湿地与浙江良渚古城遗址一起列入2019年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看似尘埃落定,但谁也没有料到,对于盐城申遗,还有一道“国际难关”需要渡过。

2019年5月15日,世界遗产中心披露IUCN对盐城申遗的最终评估结果:Defer,第3档,重报。原来申报世界遗产的评估结果分为四档:登录、补报、重报和不予登录。这一评估意见意味着盐城至少在短时间内无法成功申报。

是到此为止还是迎难而上?

“我们立即赶到北京,去拜访外交部、教育部、国家林草局,最终国家林草局向国际组织承诺,按照要求,盐城作为一期申报,其他保护区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能够达到盐城这样一个水平,这就支撑了我们的申遗。”吴其江说。

“事实上,盐城遇上了一个好时机,全国上下对于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了高度统一,盐城申遗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成了国家行动。”吴其江兴奋地说。

盐城申遗成功,是中国生态外交的胜利。以申遗为契机,盐城深化多领域跨国跨区域交流合作。在不利形势下,申遗团队进行了及时调整,积极与国际专家、世界遗产中心沟通联系,最终促成来自65个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撰写联名公开信声援盐城申遗。通过及时有效沟通,让澳大利亚充分认识到黄海湿地对保护候鸟迁徙回路的重要性,改变了澳大利亚原本的立场,其代表团提出的修正案直接得到21个有投票权的委员会国家中18个国家的支持。

从评估为推迟列入,到获得国际声援,再至修正案得到广泛认可,不过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对盐城申遗团队来说却是失落、紧张、不安、欣喜掺杂的日日夜夜。

接续奋斗

守护“诗与远方”

“盐城通过!祝贺中国!”2019年7月5日,北京时间下午3点30分,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阿塞拜疆文化部部长加拉耶夫一锤定音。

盐城申遗梦圆,并刷新多个纪录: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二个潮间带湿地自然遗产,江苏省首个自然遗产。

“当时盐城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去阿塞拜疆前,我们悄悄将崭新的两面国旗,和‘盐城申遗成功啦!’连标点符号8个字的标语牌也装进了行李箱,后来真的派上了大用场。”在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工作30多年、抽调到申遗办的杜进进至今仍记得成功申遗激动人心的时刻。

“黄海湿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里有独特的滩涂湿地、奇妙的辐射沙脊群,是勺嘴鹬、丹顶鹤等珍稀濒危候鸟保护的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是百万只候鸟的天堂,这份宝贵遗产不仅仅属于盐城,更是属于全人类,我们必须好好珍惜!”吴其江说。

后申遗时代,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严格履行《世界遗产公约》,按照市委、市政府最新部署,切实扛起保护好、利用好自然的时代担当,进一步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

从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到荣膺“国际湿地城市”;从打造“720高潮位栖息地”国际样本,到打造鸟兽共生“新样本”;从助力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报到主办全球滨海论坛……盐城黄海湿地带给世人更多惊艳、亮眼的变化。

聚焦湿地之美,展现新时代湿地保护的“盐城答卷”。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结合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着力挖掘生态禀赋、绿色资源,借鉴瓦登海等世界自然遗产地成功经验,深入研究遗产地绿色生态经济增长极,加快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坚定走好绿色增长、转型发展之路,在为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创造具有典型示范价值的“盐城样本”中作出应有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