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项目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但残疾儿童特别是因病致残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当前普遍还存在机制性弊端、政策性难题、供需性矛盾,需要各级着力推进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项目个性化设置。
目前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项目残联补助标准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残疾儿童每年在机构内康复服务时间不少于9个月,每月不少于22天,每天不少于4个小时,其中个训课不少于1个小时,集体课3个小时,非全日制每月康复不少于12天,每天不少于1.5小时,结算标准以残疾儿童康复天数和时间来结算,但未明确非全日制结算标准和由于新冠疫情线下康复转线上康复结算标准及流程,导致很多康复机构难以运转。医保主要是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康复项目按现行医保政策规定结报比列结算,今年出台了残疾儿童康复按床日付费的政策,虽然政策保障了残疾儿童康复,但在真正落实中存在很多难以实施的问题,由于残疾儿童特殊性,不适宜长期居住在病房,很多残疾儿童享受不了按床日付费的政策,部分康复项目只能门诊康复,加重残疾儿童家庭负担。
建议:1.整合各方面补助政策,为保障残疾儿童得到最大化康复保障,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取消必须的自费康复项目收费。2.需省市级主管部门整合残联、医保、民政等部门的各项补贴、补助、救助、和保险类政策,以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项目为基础,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为补充,着力形成政策叠加效应,让残疾儿童家庭真正意义上最大获利;3.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应个体化设计,并能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恢复情况调整,而不能模式化;4.优化政策,落实下行,保障残疾儿童免费康复项目健康发展,医保保障是儿童免费康复项目个性化运行的重要支撑,须出台符合现状的医疗保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