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命脉,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在“工业反哺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将农田水利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全市已建设完成7285座闸,7487座排(灌)站,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
在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面广量大的农田水利设施,粗放式的运行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相适应,特别是运管意识淡薄、产权归属不清、运管经费难筹、运管责任不明确等问题日趋突出。为提高全市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出建议如下:
1、加大运管资金的投入。一部分资金各级政府可从每年的土地出让金中抽取;加大金融政策,对农田设施运管提供信贷优惠支持;从建设资金中按比例提取部分运管资金;加强各涉农部门的配合,发挥引导作用,安排运管资金。
2、明晰产权关系,落实管护主体。工程竣工后,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签订运管协议,明确产权归属和管护主体,确保责、权、利的对等和统一。同时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努力使得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有机结合,保证后期运管达到以工程养工程、以项目养项目的目的。
3、建立多元化运管模式。完善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的政策法规,把工程所有权、使用权和管护权以法规的形式进行明确,使得责、权、利相统一,建、用、管相促进,为后期管护提供法理支撑;逐步形成“乡镇统管、水利站主管、建立用水协会”等多种管护制度;“以工程养工程”,建立自我发展、自我循环、自我完善的运管模式;推动管护主体专业化,由专业公司承担运管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