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

【落实节能工作责任】 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对各地加强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等9个方面工作一一进行分解落实。上半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组织协调,办公室设在经贸委。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同时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把节能作为考核地方政府领导班子政绩和大型企业负责人业绩的重点内容,实行节能问责制。市委、市政府把节能工作列入了全市三个文明考核之中,其中单位GDP能耗被作为全市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奖评定的否决性指标,节能降耗工作还设立了单项奖。

【重点耗能企业管理】 建立重点企业能源管理台账。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全市着手建立全市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管理档案。在节能监测的基础上,到2007年年底已建立起完整的重点企业能源管理台账。推进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列入国家“千家企业”的江苏磊达公司完成了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的编制,并进入实施阶段。列入省“百家企业”的4户重点企业中已完成能源审计及编制节能规划工作。这项工作正进一步向其他年耗能5000吨以上的重点企业延伸。组织开展百家企业节能行动。市经贸委、统计局、质监局联合印发了盐城市百家企业节能行动方案,并大力推动百家企业落实相关节能措施。计划到“十一五”期末,百家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五”降低25%,“十一五”期间,百家企业节能总量达到200万吨标准煤。

【淘汰落后设备】 一是制订并实施重点用能设备淘汰计划。2006年,印发了到200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重点用能设备淘汰计划,涉及锅炉、变压器、电动机、风机、水泵、电炉、窑炉等通用设备共5800台套。2007年,又印发了分解到具体企业和具体设备共1565台套的淘汰计划,并将淘汰计划与工作考核、政策支持挂钩。年内,全市实际淘汰2061台套。二是加大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的淘汰力度。在建材行业,除江苏磊达公司外,其他企业的熟料生产线已全部淘汰,江苏磊达公司以日产4000吨旋窑生产线替代机立窑生产线的项目已获批准,预计在2008年底实施到位;以国家鼓励的水泥粉磨生产设备替代落后设备的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年产100万吨水泥的技术改造项目正在实施之中。在纺织行业,结合老企业退城进区的搬迁改造,加大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的淘汰力度。在化工行业,结合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活动,全市加大小化工企业的关闭力度,到目前已关闭小化工生产企业265家,仅此一项全市年可节能10万吨左右标准煤。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盐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暂行办法》,进一步推动和规范了全市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工作的开展。到年底,全市已有30个项目完成了节能评估工作。涉及造纸、钢铁、水泥、纺织等行业,投资额80亿以上,项目总用能85万吨标准煤,有2个钢铁类项目未通过节能评估。

【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和项目】 以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电、能量系统优化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节能改造工程。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节能改造方面:一是通过发展集中供热淘汰小锅炉。响水、滨海两个化工集中区入园企业的燃煤锅炉已基本淘汰。二是以燃料替代为核心改造燃煤工业锅炉,已实施完毕的江苏华泰纸业公司、盐城市丝得利茧丝绸有限公司利用大糠替代煤炭的技术改造项目,年可节约标准煤2万吨;江苏大亚公司利用自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和抛光粉作为燃料的热能中心项目,年可节能2万吨标准煤;阜宁协鑫环保热电公司研究的掺烧农作物秸秆技术已通过专家评审,掺烧比例在25%以上,项目实施到位年可节能4800多吨标准煤。在余热利用方面,江苏双昌肥业公司、江苏吉华化工有限公司利用硫酸余热发电项目,可年节能6万吨标准煤。在系统节能方面,江苏磊达公司在水泥磨前配套建设水泥辊压机组项目,年可节电3600万千瓦时;矿渣粉磨生产线技改项目,年可节电2400万千瓦时;东台尔美纺织公司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实施系统节电和高效能电机及拖动系统及变频改造,年可节电940万千瓦时。年内,全市共有36个项目上报申请省节能与循环经济专项资金补助,有8个项目被国家列入国债资金奖励或补助项目。到年底,全市储备的项目50多个,投资总额7.50亿元,节能潜力达20万吨标准煤。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充分利用境内风能和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风能和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步伐。国华(东台)风电有限公司风力发电场项目东台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已有9台机组发电,到年底装机达45台;大丰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速度也在加快。北京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射阳生物质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已建设结束,另有一批生物质发电项目正在报批。

【节能服务体系建设】 成立了“盐城市循环经济促进中心”,充实了市节能监测站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的编制和人员,增加了开展节能评估、清洁生产审核等一系列职能,进一步充实了节能管理力量,完善了节能监督体系,强化了境内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工作。

(李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