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

【概 况】 2007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解决供求结构性矛盾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年内,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已达168.4万人,其中劳务输出114万人,转移率为59.1%。全年新增转移就业13.5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1万人)的123.27%;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6.5万人)的123.23%;预计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2410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农民人均劳务收入2232元,同比增长14.2%。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0%。

【强化组织推动】 继续将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转移培训工作列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就业再就业工作考核的内容(盐政发〔2007〕42号),纳入全市三个文明建设考核体系,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市两办下发的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中,也将新增转移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培训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市农业局还通过季度通报和年度通报的办法,对各县(市、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转移培训等工作的进度进行通报,这些都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工作督查】 根据省农村劳务输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文件要求,对各县(市、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转移培训券兑付、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等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抽查,督促各县(市、区)加大转移培训力度,加快培训券资金兑付。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镇镇通”工程实施到位,市、县、乡三级实现联网,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广大农民转移就业和培训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截至12月末,全市入网农村劳动力资源254万人,资源入库率90%;全市累计发放转移培训券22.3万张,累计兑付培训资金2007.07万元,占培训资金的82%。

【健全服务体系】 扩充职业介绍服务体系。鼓励发展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初步形成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劳务中介服务体系,不断增强转移就业服务能力。年内,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职业介绍机构281家,其中新发展民办职业介绍机构36家。加强培训基地建设。鼓励发展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进一步健全职业培训体系,方便广大农民参加职业培训。年内,全市现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99家,年内新发展44家。经省农村劳务输出协调小组办公室认定,全市又有19家职业培训机构被确定为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机构,至年底,全市定点转移培训机构达到138家。在全市开展培训示范基地创建活动的基础上,4月,组织了全市创业培训现场观摩活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周德祥等领导到会讲话,并为阜宁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8家市级创业培训基地授牌。开展品牌创建。组织阜宁县、盐城技师学院、悦达纺织集团等参加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阜宁县参展的建筑、海员两个劳务品牌获得了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称号,盐城技师学院被表彰为全国就业促进活动先进单位。

【服务企业用工】 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服务市内企业用工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搭建劳动力交流平台,将岗位信息送到镇、村,送到农民家中,降低了企业招聘成本和农民求职成本,方便了农民转移就业。相继举办了市、县(市、区)联动的“迎新春”、“进城务工,帮您解难”农村劳动力就业援助活动、“迎三八·助就业”大型女性专场招聘活动、“迎五一”再就业援助暨“服务市内企业用工”职(技)院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洽谈活动、“迎七一”非公企业招聘党员群众员工洽谈活动,共组织招聘单位757家,提供就业岗位4.6万个,4.47万余名求职人员进场洽谈,1.12万人达成录用协议。

【推进劳务协作】 2007年,盐城市继续加大对口劳务协作力度,加强县区劳务对接,大丰与天宁、响水与钟楼、射阳与新北、滨海与溧阳等对口县(市)区相继举办了劳务招聘洽谈会。亭湖、盐都等地在本地举办的招聘活动邀请对口区(市)组织用人单位参加,为广大城乡劳动力赴常州就业搭建服务平台。常州市资助盐城市委托培训资金30万元用于对口劳务订单培训,全市40多家培训机构为常州用人单位定向培训各类技能人才3100多人。在做好以劳务输出为主要内容的劳务协作工作的基础上,拓展协作领域,将服务产业转移项目作为劳务协作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对常州投资共建的合作项目提前介入、超前服务,上门了解企业的服务需求,重点帮助企业解决面临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并提供专项服务,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好评。在劳务接轨上海工作中,继续通过中介机构和培训机构输送等途径,拓展上海劳务市场,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6月,参加了全市农业对接上海行动,新签订一批劳务协议,取得较好的效果。

【净化劳动力市场环境】 3~4月,市劳动、公安、工商、人事4部门联手在全市开展了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黑中介”,保障求职人员的合法权益。全市共检查各类职业介绍机构383户,取缔非法职业介绍机构135户,责令有关职业介绍机构退还求职人员求职费用72.3万元。5月开始,市、区两级劳动保障部门合力对市区的职业中介机构进行专项整治,对具有职介资质的,开展拉网式的大检查。进一步净化了劳动力市场环境。7~8月集中开展了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正邦到会作动员部署。全市劳动保障、公安、工商、监察、民政、国土、卫生、安监、工会等部门、组织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52个,共检查用人单位2818户,涉及职工人数12.8万人,其中砖窑292户,小作坊1357户,其他用人单位1169户,累计补签劳动合同1.68万人,补发2332名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金160.65万元,补参加社会保险1.26万人,清退童工2人,依法取缔16户,吊销营业执照1户。

(蔡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