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盐城市委

责任编辑 赵 丽

综  述

【概 况】 2007年,盐城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盐城实际,着重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咬定小康目标,推进科学发展。市委把算小康、干小康、比小康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把全市上下的注意力、积极性都凝聚到小康这个共同目标和共同追求上来。先后组织两次对照小康算账找差距活动,通过算全市小康进程账、各县(市、区)6项指标在全省的位次账和进入百强县的差距账,激发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激情和干劲。组织党政代表团到山东临沂、济宁和省内淮安、徐州等地考察学习,在各级干部中强化“慢进即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深入开展县(市、区)比发展、企业比贡献、机关比服务、各行各业进位争先的活动,形成聚焦发展的浓烈氛围。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工业经济的支撑力,把加快推进重点乡镇工业化、城镇化作为重要战略,在全市139个乡镇中确定50个为重点镇,实行重点重抓,主要目标是:工业4年增两倍,财政3年翻一番,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年递增15%以上,3年后镇均农民收入超万元。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向又好又快上转型。调整考核办法,强化科学发展导向。调整了沿袭多年的考核办法,建立涵盖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和效益、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4个方面16项指标的新的考核体系,引导全市上下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实行招商选资,优化投资结构。把优化投资结构、实行增量带动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更多地注重产业招商、专题招商。在韩日开展汽车和造船专题招商,在上海举行面向国资委系统大企业和跨国公司驻沪机构的专题招商,在广东、浙江开展高端纺织、泵阀和服务业招商,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沿海开发中坚持环保优先、集约优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沿海开发,以正确政绩观保证科学开发,走一条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发展路子。确定“点轴式”开发模式,对进入沿海经济区的产业项目设定门槛,保证沿海开发真正实现集约开发、保护环境。加大力度实施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专项整治。全市有215家化工企业列入3年关停计划,实际已关停269家。
突出7项重点,力求工作突破。年初市委确定了全市经济工作7项重点,并明确每一项重点工作中的突破点,即:结构调整突破产业招商和重大项目,农民增收突破农业产业化和非农收入,沿海开发突破基础设施和招商选资,市区发展突破完善功能和产业支撑,利用外资突破韩资和世界500强,接轨上海突破产业转移和区域合作,全民创业突破降低门槛和搭建平台。围绕这7项重点和14个突破点,年初明确目标,年中分析成效,平时强化督查。为了进一步推动重点工作落实,组织了5次“家家到”督查活动,即:全市重点项目推进两次“家家到”,市四套班子成员挂钩服务市区项目“家家到”,沿海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家家到”,全市2870家定报企业服务“家家到”。同时,对市委常委、副市长和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抓重大项目情况进行了过堂督查,34人共抓了37个项目,对全市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结构调整方面,确立汽车、纺织、机械装备三大千亿元级产业,着力培育新能源产业,并成立专门产业办公室强力推进,产业招商呈现全面启动、加快推进之势。重大项目取得新的突破,全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73个,竣工110个;新增5亿元以上重大储备项目60个。东风悦达起亚汽车第二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增强了发展后劲。农民增收方面,建成高效农业“双百”工程项目261个,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47万公顷,新办农业龙头企业68 家,新注册登记专业合作社663个,新转移农民13.56万人,财产性、工资性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比重进一步上升。沿海开发方面,完成了沿海开发战略规划、5个节点综合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连接港口、港城和临港工业区“三港”节点的基础设施和临港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预期进展,沿海重大项目引进呈现良好势头。市区发展方面,调整完善大市区规划体系,开工建设城市功能性项目62个。市区确定30个二、三产业支撑项目,实行市四套班子成员挂钩服务。利用外资方面,成功举办了“5·18”经贸洽谈会和汽车文化节、承办了苏台经贸洽谈会,打造“韩资密集区”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全年引进韩资1.5亿美元。接轨上海方面,认真编制接轨规划,按照“与苏中拼抢项目、在苏北捷足先登”的要求,强化对沪“敲门招商”,与上海光明集团、长江联合发展集团、电器集团、纺织控股集团、城建集团、华谊集团等已开展多项合作。全民创业方面,对涉及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102个收费项目逐个清理,按照“全省收费最低”的要求把创业门槛降到位。2007年春节前集中免费发放证照1万本,新建创业园标准厂房超60万平方米,新成立融资担保机构近60家。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35万户,增长90.5%;新发展私营企业10799户,增长49.4%;新增注册资本183亿元,增长93.7%,增长速度名列全省前茅。
高度重视民生,保持社会稳定。优先抓好民生之本。始终把城镇扩大就业、农民增加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全市新增就业8.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着力办好实事工程。认真办好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老小区整治、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等16件实事,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实事工程,加强监督,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目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住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市的机遇,努力扩大市区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和医疗救助力度,建立大病门诊费用补偿机制、续保缴费长效激励机制、市区中小学生和其他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3.08万人,比上年末净增6.67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17.8万人。保障民生安全。在饮用水安全上,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对全市595个水厂划定了保护范围,并加快建设备用水源;把开辟市区新饮用水源工程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提高水源质量。在社会安全上,深入开展平安盐城、法治盐城创建活动,完善大防控格局和大调解机制,全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技防建设,全市已有72%的乡镇建成技防乡镇。维护社会稳定。5~12月,全市进京非正常上访实现“零登记”,受到了省信访联席会议通报表扬。
加强党的建设,提供发展保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新一届市委及时把班子建设的重点转到思想作风建设上来,提出“为民、务实、创新、团结、清廉”的要求,以县处级领导班子为重点,集中3个月时间,扎实开展思想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拿出市信访局、水利局、规划局、地震局4个局长岗位和37个副职岗位实行公推公选、公开选拔,对市级机关部门216名中层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选派100名机关优秀后备干部到规模企业挂职服务,选派100名招商一线和开发区的干部到发达地区开发区挂职学习。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强基工程”,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组织2600多名村干部到华西学习考察,组织60名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到中央党校培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510”作风自警日制度,先后四次召开千人规模案例通报会。在全省率先制定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综合考评试行办法,并在市级建立党风廉政巡查制度,在县级推行勤廉点述问责制度,在乡镇积极发挥无职党代表监督作用。加强发展环境建设。集中开展了招投标市场、城市规划、中介机构、涉企办班四项专项整治,动真碰硬查处损害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企业和群众对发展环境的满意度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