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工民主党盐城市委员会

【概 况】 2007年,农工民主党盐城市委党员人数为188人,其中各级政协委员27人,人大代表6人,高级职称人数为109人,市委会下设参政议政、经济与科技、医卫与教育、社会服务和妇女等5个工作委员会,并建有一院、二院、三院、四院、中医院、妇保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生物工程学校、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校、法律、机关及亭湖区一支部、二支部等15个基层组织。

【参政议政】 全年市委会领导积极参加中共盐城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召开的政治协商会、通报会、座谈会、征求意见会,并就重大决策、重要人事安排、政府工作报告、党风廉政建设等发表建设性意见。发挥广大党员的人才、智力优势,在全市农工党员中开展“我为盐城经济建设献计出力”活动,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两会”期间,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党员认真审议各项工作报告,为省、市、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市政协五届五次全会上,提交集体提案8件,其中《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提案,被市政协列为2007年主席会议督办提案,委员个人提案12件。切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农工党市委会现有2名党员担任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特邀监督员,13名党员担任各级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28名党员担任邮电、警风警纪、工商、卫生、城管、建设、物价等行风监督员。他们充分发挥“特约员”的民主监督作用,参加其所联系部门组织的各项检查,视察、行风评议等活动,对各项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统战信息上,市委会4月份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考评的意见》,并召开全市宣传信息工作会议,进一步拓展了参政议政的领域,提高了信息工作水平和信息质量。

【自身建设】 通过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的系列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各类思想教育活动,提高组织的整体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全年,市委会先后举办专题学习班、学习报告会、学习心得座谈会、形势报告会等政治活动十多次,使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显著增强。9月,召开“迎中秋、庆国庆,新老委员座谈会”,邀请离任的老领导介绍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经验体会,对新进班子的成员传帮带,传承和发扬农工党的优良传统和老一辈领导人的高尚情操。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市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领导分工和职责,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定期召开主委办公会、市委会及市委扩大会,对市委会的日常工作、新党员入党批准、重大活动等问题进行讨论决定,力求决策程序科学化、民主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大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市委会始终坚持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在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中,市委会领导分别到各联系支部,指导、督促支部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严格规范组织发展工作,全年,市委会共发展新党员10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占90%,本科学历占70%,平均年龄35岁。

【社会服务】 市委会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农工党党员的群体优势、专业优势,不断开拓社会服务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进一步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广大党员发挥自身优势,参加市委会和支部组织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4月,市委会法律援助中心全体成员在市迎宾公园开展法律援助咨询活动。5月,市委会组织招商小组,由主委带队,赴浙江温州乐清市招商,大力推介盐城市的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政策,受到了当地企业家的欢迎。11月,赴东台市梁垛镇,向梁垛村图书室捐赠价值8000多元的图书,为新农村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市委会换届】 2月9日, 农工民主党盐城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在盐城召开。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主委朱兆良,副主委张大钧到会祝贺。中共盐城市委书记赵鹏到会并讲话,市委副书记李弛,市人大副主任季克诚,市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盐城市委主委陈还堂等出席开幕式。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盐城市委主委陈少夫在会上作了题为《凝心聚力,锐意进取,继往开来,为实现“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审议通过农工党盐城市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经民主选举,产生了11人组成的农工党盐城市第五届委员会,孙长春当选为主任委员,周俊鸿、李巧云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李巧云任命为秘书长,刘锦秋、黄石平任命为副秘书长。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出席农工党江苏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审议通过农工党盐城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决议。

【开展“医疗服务百村、百企行”活动】 7月,市委会与市委统战部、市各民主党派、市卫生局联合开展了“医疗服务百村、百企行”活动。100名市、县医疗专家分成9个医疗组,利用5天时间分赴九个县(市、区),服务范围覆盖173个村、134家企业,为近3000名农村群众、1000多名企业职工提供了诊治、检查等医疗服务,受到了基层的普遍欢迎,树立了民主党派成员和卫生系统医疗专家的良好形象。

(戴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