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概 况】 2008年是不寻常、不平凡的一年,国家大事多,自然灾害多,事故灾难多,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从年初开始,安全生产工作就处于高压力、高负荷、高强度的状况。面对困难和挑战,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实践安全发展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市委书记赵鹏全年多次要求要抓住监管重点,突出隐患排查,重抓高危行业,逐家过堂,落实管理责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市长李强强调要组织引进专家检查,大力度推进隐患整治工作,造浓隐患排查治理声势,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抓好重点企业、高危行业的长效整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市委各常委和市政府各位副市长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几次带队亲自对挂钩的县(市、区)、分管条线的工作进行安全检查。以隐患排查整治为重点,以压降事故为目标,层层落实了政府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大了安全设施、设备投入,进一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全市各级安监部门着力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对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深入排查整改事故隐患。年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重点行业领域事故明显减少,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四项绝对指标(工商贸死亡人数、道路交通死亡人数、火灾死亡人数、农业机械死亡人数)和三项相对指标(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全面下降,各项指标控制率位居全省前列,被省政府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领导小组评定为优秀等次。
1~12月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1637起,死亡459人,伤858人,经济损失1066.65万元,同比分别下降7.36%、下降4.12%、下降11.64%、下降15.76%。
道路交通事故930起,死亡430人,伤838人,经济损失136.72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1.34%、下降4.66%、下降12.43%、下降35.40%。
火灾事故659起,死亡1人,伤2人,经济损失308.83万元,同比分别下降6.26%、上升150%、下降71.43%、上升6.70%。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16起,死亡16人,重伤1人,经济损失410万元,同比分别上升6.67%、下降38.46%、下降85.71%、下降46.42%。
建筑事故累计4起,死亡4人,重伤2人,经济损失114万元。
农机事故累计18起,死亡4人,伤15人,经济损失38.5万元,同比分别上升12.5%,持平,下降6.25%,上升16.4%。
海渔船舶累计10起,死亡4人,经济损失28.6万元。
特种设备事故、水上交通未发生事故。
三大相对指标如下:亿元GDP死亡率0.29,同比下降17.3%,全国亿元GDP死亡率为0.312;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0.85,同比下降26.7%,全国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为2.8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3.52,同比下降21.8%,全国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4.3。
年内,全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占省政府下达控制指标的94.06%。其中工矿商贸死亡人数占省政府下达控制指标的71.43%,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占省政府下达控制指标的95.56%,火灾事故死亡人数占省政府下达控制指标的83.3%,农机事故死亡人数占省政府下达控制指标的100%。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市政府在2008年第一个政府组成人员会议上,市长与各分管市长、各县(市、区)长分别签订“一岗双责”(各级政府有关负责人要负责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并与市直57个部门和单位分别签订了年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目标责任书,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参照各县(市、区)的经济总量和高危行业企业数下达了安全生产控制目标,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工作目标和职责,并实行安全生产履职抵押金制度。奥运期间专门签订奥运安全专项责任书,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

【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将“一票否决”的范围从政府条线扩大到党委系统,不仅“三个文明”考核工作中专门设有安全生产考核专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也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各级干部考核任用要专门听取安监部门的意见,通过“三个文明”考核等将安全生产纳入了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的综合考核体系。凡造成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者安全生产管理混乱的,一律否决干部任用提名和各种重要表彰奖励。

【专题会议落实安全生产工作】 年内,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保障奥运期间安全、应对冰雪灾害天气等重要时段的安全生产,研究开展“百日督查”和落实国务院安委办督查组的意见等重大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组织化水平,保持了安全生产高压态势。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 年内,全市各级安监部门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6079个、实际监督检查37124次、监督检查覆盖率28.3%。其中,实际监督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3762个、实际监督检查11021次、监督检查覆盖率97.3%;实际监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3714个、实际监督检查8821次、监督检查覆盖率91.2%。
实施行政处罚250次,其中,经济处罚次数155次,共罚款125.96万元。在罚款额中金属与非金属矿山2.5万元,危险化学品75.7万元,烟花爆竹3.9万元,其他43.86万元。

【重点行业专项整治】 农村道路集中整治和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百日行动。共排查登记“三车”(拖拉机、货运汽车、低速载货汽车)26000多辆,扣留拼装、组装“三车”291辆,处罚“三车”交通违法行为5487起。开展拖拉机、货运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等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排查出8291台无牌无证带挂车拖拉机,排查出不符合农业机械安全通行的危桥危涵2191座,查处无牌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227起,排除事故隐患551起。
建设、房产等部门开展建筑工程专项整治。以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为重点,规范施工人员作业,督促建设、施工单位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施工条件,加大隐患排查力度,整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事故隐患。
水利系统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监管。水利系统为确保全市9.4亿重点水利工程和6.64亿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无事故,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监管。
教育、建设、安监等部门全力维护学校师生安全。多部门对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了联合检查,集中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治理的长效机制,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海洋渔业“三化五覆盖”(公司化、规模化、规范化、管理全覆盖、生产经营者财产、人身保险全覆盖、安全技能培训全覆盖、渔业安全生产设施全覆盖、救生设施全覆盖)工作。对全市沿海渔港进行全面排查,共登船检查渔船1120只,排查安全隐患85个;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全年成功组织了19次海难救助行动,救助渔民184人。
火灾隐患排查专项治理。检查人员密集场所402个,排查“三合一”火灾隐患1118处,省、市、县挂牌督办的46个火灾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

【事故隐患排查整改】 年内,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以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线,以危化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监管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的组织力度。一季度突出打击双非。用铁的面孔、铁的手腕、铁的心肠和铁的措施,开展了“打三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超载、超速、超限)活动;二季度突出开展国务院事故隐患“百日督察”活动。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坚持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构建了事故隐患的排查发现机制、整改机制和督查机制;三季度突出落实省政府“百日督察”回头看活动。开展了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回头看”暨化工企业安全检查,再次部署落实了隐患排查整改重点工作;四季度突出安全生产“百日会战”活动。为切实做好海盐文化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元旦等重大节日和活动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巩固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成果,严防事故反弹,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会战”活动。进一步夯实基础,做好重大节点的安全监管工作,落实上下年安全衔接。全年工作重点突出,每个季度一个重拳,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重点突出,把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到了实处。
全年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工作主线,本着隐患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本职化和主体化的“四化”原则,建立了“隐患整改工作责任、隐患排查、隐患报告、隐患治理实施、挂牌督办、验收注销、有奖举报”等七项工作措施,实行专业、专项、专家“三结合”的检查方式,通过职工排查、企业自查、专家检查、政府督查、行业互查、隐患挂牌、群众举报、媒体监督等“八项制度”,基本构建了事故隐患的排查发现机制、整改机制和督查机制。全年加大隐患排查治理的排查、督查推进力度,全市累计成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检查组1012个、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6298家、累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23651次,出动安全生产专家2622人次;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全市性安全督查6次,出动督查人员218人次,督查危化品、烟花生产企业387家(次)、乡镇及园区17家。全年排查整改事故隐患32679条,投入整改资金1.5亿元。7月1日开始,国务院安委办安全生产百日督查组对盐城市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督查,充分肯定了盐城市安全生产工作,并主动将原定21天的督查时间缩短到16天。

【宣传教育】 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建立市县联动、政企联动、部门联动的综合宣传平台,连续第十五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先后举办了《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条例》、《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等大型宣讲活动,在安全生产网站、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设立专版专栏,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公益宣传等多层次的宣传活动,做到电视有形象,报纸有份量,信息有内容,网站有创新,活动有成效。开展群众性安全文化活动。先后举办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特种作业技能竞赛等系列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安全生产的影响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盐城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在省辖市中是唯一拥有国家二级培训资质的培训基地,2008年市政府又把新光集团2300平方米的办公楼划转宣教中心,并加大教育设备的投入,宣传培训教育基地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年内,依法开展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全市10家三级以上培训机构共举办各类安全生产培训班509期,培训人员33922人,同比增长17%。其中:举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培训班129期,共培训学员5711人,与上年持平;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143期,共培训学员12291人;举办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培训班237期,培训考核学员15920人,初培10693人,复审5227人,同比增长30%。

【突发事件救援】 为提高安全生产突发事件救援能力,建立全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数据库。可调用的市本级各类应急装备3721台、价值1.3亿元,应急物资和器材132批次、价值694万元,应急专家165名。
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以《盐城市工矿企业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龙头,建立市级危化品和烟花爆竹2个子预案,基层政府部门专项预案379个,高危企业应急预案6943个,及时完善现有全市危化品应急救援预案,基本形成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制度和预案体系。
加强应急救援实战演练。结合生产安全事故的极端性,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开展针对性的应急演练。7月9日,市政府在江苏吉华化工有限公司举行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大型综合演习。全年各县(市、区)政府组织演练90余次,各类危化品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企业应急演练2924次,通过各种演练进一步检验了预案,整合了资源,磨合了体系,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应对和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举办应急培训教育。全年举办应急救援培训班41期,培训全市三级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负责应急管理的业务人员2822人次。同时,活化宣传教育形式,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面向全社会宣传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增强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应急处置意识。

【安全生产行政许可】 年内,全市共有1562家单位或者个体经营者取得危化品经营许可证(乙种);319家单位或者个体经营者取得危化品经营许可证(甲种);75家企业(含省批准5家)获得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建设项目设立批准;36家单位获得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建设项目安全审查批准;40家单位(含省批准5家)获得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批准;4家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建设项目试生产单位进行备案;7家单位(含省批准1家)通过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62家单位取得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9家单位进行生产第三类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备案;24家单位进行危险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案。
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2608家单位或者个体经营者持有危化品经营许可证(乙种),共有650家单位或者个体经营者持有危化品经营许可证(甲种),共有198家单位持有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

【化工专项整治】 年内,市政府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明确所有化工新建项目都必须进入市政府批准的化工集中区。集中区外的现有化工企业除少数农药定点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外,全部搬入化工集中区。
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压缩集中区总量,形成集中区产业链,努力减少危化品流动。将原有的9个化工园区调整为保留响水、滨海2个化工集中区,围绕区内龙头企业,形成上下游原料供应及产品使用的产业链;撤消城北化工集中区(所有化工企业全部搬迁或关闭);大市区(盐都区、亭湖区、市开发区)及建湖县不再新上化工项目;东台市化工集中区在现有生产企业整合提升的基础上逐步萎缩,不再新上化工企业;射阳临海化工集中区不再新上精细化工项目,转为建设纺织印染项目;阜宁化工集中区围绕澳洋粘胶纤维项目产业链建设,不再新上其他化工项目;大丰市围绕港口建设,主要发展石化产业,不再新上中小化工项目。同时明确了严禁的化工项目及安全准入条件。
科学规划,控制总量,规范对化工经营单位的监管。针对全市化工经营单位增长过快、总量偏大的问题,市安监局与经贸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下发盐城市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布局规划的通知》,对全市从事农药、油漆及其它化工产品经营单位重新规划布局,通过调整、合并、强制取证和提高换(发)证条件等办法控制化工经营单位总量,实施对化工经营单位监管的全覆盖。
2006~2008年3年内全市共关闭化工企业313家、搬迁化工生产企业64家、停建化工项目12个。其中2008年关闭化工企业139家、搬迁化工生产企业37家、停建化工项目6个。盐都、亭湖2区在市区城北的18家化工生产企业已关闭企业10个,完成搬迁企业10家,落实了搬迁去向并进行搬迁准备的4家。
2008年末,全市有化工生产企业446家(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71家),从业人员4.18万人,主要从事医药、农药、化肥及基础化工原料生产,2008年产品销售额276.93多亿元,实现利税24.18亿元,行业资产总额和总产值分别占全市工业13.2%和14.0%。(余 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