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盐城市委
责任编辑 赵 丽

综  述


【概 况】 2008年,盐城市委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开拓奋进,扎实工作,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3.2%;财政总收入216亿元,增长45.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3亿元,增长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0亿元,增长35.6%;注册外资实际到账9.44亿美元,增长1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2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6867元,增长12.7%。实施项目推进。先后组织两次重点项目推进“家家到”,推动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八大类重点工程全年完成投资370亿元,比上年增加110亿元;工业“三百工程”竣工项目118个,比上年增加8个;新开工重点项目180个,比上年增加20个。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630亿元,比上年增加195亿元。市四套班子成员挂钩服务市区重点项目30个,招引重大项目33个,对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出台全市区域产业定位指导意见,明确各地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的基本定位。对汽车、纺织、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和造船、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和扶持发展政策。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城北物流园区等3家园区进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逐步出现,服务业呈现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49亿元,增长14.4%,服务业对GDP贡献率达35.8%。认真抓好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绿色盐城建设,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认真做好支援四川灾区工作。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向灾区捐款捐物折币1.12亿元,完成援建的首批855套灾民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
坚持推进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互动并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把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努力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全年粮食总产60.3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0.9%。确立“全省高效农业第一市”目标,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成效明显,全市高效农业总规模已达29.61万公顷,其中设施栽培10.38万公顷,全年分别新增5.31万公顷、1.42万公顷,增量均居全省第一。着力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等各类合作组织建设,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45个,其中,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464个,总数列全省第一,带动农户92.4万户。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245家,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57家。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7.61万公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通榆河北延盐城段、里下河地区灾后应急治理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扎实推进“牵手致富工程”和“村企结对共建工程”,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牵手结对“一有三缺”低收入农户4.84万户,1833户工商企业与1793个经济薄弱村签订共建协议。重点镇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的24.5%,占全市乡镇的69.9%,有11个重点镇财政收入超亿元。中心城市新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南新区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框架基本拉开,一批基础性、公益性、环境性项目加快建设,新区形象初步展现。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加快老城区商业中心改造提升,提高了城市防洪标准。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建成串场河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一期工程,并成功举办了海盐文化节。继续大力推进“四城同创”,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坚持“三海”(开发沿海、接轨上海、走向海外)齐抓,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一是强力推进沿海开发。抢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以沿海基础设施推进年和重大产业项目突破年为抓手,保持沿海开发强劲推进势头。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开展沿海开发环评工作,编制完成滩涂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和岸线控制性详规。加快沿海基础设施建设,“7路1港2航”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临港产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丰港开通国际国内航线,二期工程加快建设,滨海港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S327滨海段、S332大丰段、沿海高速阜宁连接线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通车,实现了县县半小时上高速目标。2008年确定的20个沿海重点产业项目已有17个开工建设,沿海能源、造船、石化等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二是全面深化接轨上海。以产业转移、共建园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接轨上海组织推进力度。大丰光明食品工业园、上海光达照明等41个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全市11个省级开发区都与上海有关开发区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三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在国内出口持续下行的形势下,全市外贸出口高位增长,全年出口总额21.06亿美元,增长48.4%,再创历史新高。积极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外经主要指标均增长25%以上。开发区和园区建设不断加强,承载重大项目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全年有5个指标在全省开发区中进位,3个指标在苏北领先。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一是大力推进创业就业富民。始终坚持富民优先,把全民创业作为最大的富民工程,努力营造全省门槛最低、服务最优的创业环境,加强创业平台、融资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四送一帮”活动,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1.4万户,增长29.6%;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1万户,增长31.7%;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新增300亿元,增长63.9%,发展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全省领先。认真落实扶持就业再就业各项措施,全市新增就业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二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覆盖,组织实施新农保“431”工程、实行城镇无保障老人生活补贴、特困下岗失业人员爱心助保等做法走在全省前列,被国家确定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联系点。以低保制度为基础的综合救助体系逐步形成,社会弱势群体就业、就医、就学和居住等问题得到有效援助,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三是认真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全市新增财力50%以上投向民生项目。认真办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28件实事,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实事工程,加强监督。解决市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问题,市区开工建设1.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23.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90万平方米中低价位商品房。市区实现主城区范围内城市防洪设施全覆盖,提高防洪标准。四是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提供课本,提高各类学校学生人均财政经费拨款标准。全面启动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和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完善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增加农民受益程度,农业人口参合率达98.75%。乡村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明显增强。加快推进市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年内实现镇镇建有体育中心的目标。
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按照党的十七大部署,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一是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通过完善县处级干部挂钩服务重点竣工项目制度、深入推进“三服务”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各级干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发展,履职尽责。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到境外和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市县联动对县处级和乡科级干部进行轮训,选派1100多名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招商,公开选拔70名市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引导各级干部在发展富民中转变作风、提升本领。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眼盐城未来发展需求,研究制定推进干部、人才工作创新的意见,实施干部、人才培养使用“三百三千”计划。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制定公推公选、实绩考核、干部交流、待岗辞退等实施细则,公推公选、公开选拔52名县处级干部,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295名。三是深入推进“强基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党建富民工程”,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全面推广“党支部+合作社”新模式。继续深化“双学”活动,实施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工程”,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算小康、比小康、干小康。扎实开展“和谐社区行”活动,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四是巩固发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评选表彰第二届为建设新盐城作出突出贡献的共产党员等先进典型,强化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广大党员中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全市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2249.6万元,交纳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大力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不断创新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引导党员在发展富民中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以“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年”活动为载体,促进反腐倡廉制度落实。以推进乡镇党代表监督、县级机关勤廉点述问责、市级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巡查三级监督网络为载体,积极探索加强党内民主和监督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