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与消费


【城市居民收入】 2008年,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突两个千元大关,由上年的1.39万元增至1.59万元,人均增加2005元,增加额再创历史新高。与上年相比,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14.5%,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确保增长10%、力争增长12%的目标任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7年保持在10%以上。年内,盐城市区城市居民家庭四大来源收入“两增两降”,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9600.52元,增长16%;人均经营净收入2607.70元,增长95.1%;人均财产性收入564.42元,下降26.8%;人均转移性收入4289.47元,下降1.8%。

盐城市区居民收入构成

1.工资性收入保持较快,主渠道地位依然牢固。年内,城市居民人均来自工薪收入者的工资性收入达9600.52元,比上年增加1326.52元,提高了16%,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56.3%,主渠道地位依然牢固。从工资性收入增长因素看,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2007年4月,实施的公务员工资改革的翘尾影响;二是10月市区公务员开始实行阳光津贴并从上年7月份补发;三是政府连续提高最低工资;四是由于公务员加薪和前一阶段劳动力相对紧俏,促进了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增长和社会用工工资普遍提高,从而使工薪收入者的平均工资性收入有了较快的提高。
2.经营净收入大幅提高,增收生力军作用显著。与全省其他城市相比,盐城市区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水平一直较高。年内虽然遇到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工业企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对个体经营者的影响还不大,有些个体经营者反倒得到了更多的商机。年内,被调查户中人均来自个体经营的收入为2607.7元,比上年上涨95.1%。
3.财产性收入出现较大下降,对可支配收入影响有限。年内市区人均财产性收入为564.42元,比上年下降了26.8%,主要是由于股市低迷,对居民投资造成的影响,利息收入和股息红利收入大幅下降,由于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较低,故影响有限。
4.转移性收入略有下降,结构变化较明显。年内,人均转移性收入4289.47元,比上年下降1.8%。人均转移性收入下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居民人均来自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收入的下降。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是构成转移性收入的主要项目,年内,市区居民人均来自养老金或离退休金的收入达2846.36元,同比下降0.65%。其主要原因是2007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工资套改增资幅度较大,而2008年则没有该项增资因素,其次是由于本轮样本调查户中离退休人数略有下降。二是人均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大幅下降。盐城市区房地产市场逐年升温,2007年达到了高峰,2008年受宏观形势的影响,盐城市区房地产市场也明显降温,由于购房户明显减少,居民提取的住房公积金也明显下降,年内,居民人均提取住房公积金为67.91元,同比下降56.81%。三是人均捐赠收入明显减少。年内,市区居民获得的捐赠收入人均为476.63元,比上年减少56.96元,下降10.67%。四是辞退金基本消失。此前市区企业改制,每年都有多少不等的辞退金,最多时的2004年居民人均来自职工辞退金的收入达363.15元,随着改制工作即将结束,辞退金逐步减少,2007年居民人均辞退金收入仍达52.14元,2008年全部被调查户均未出现辞退金,虽是转移性收入下降主要原因之一,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居民生活状况的改善。与辞退金情况类似,居民获得的社会救济收入、失业保障金等保险收入也略有下降。赡养收入也是构成转移性收入的重要项目。年内市区居民获得的赡养收入则仍然保持着大幅增长的态势,人均赡养收入584.81元,增长19.8%。赡养收入概念与人们的传统概念实际上有较大差异,它包括了在外打工人员寄回或带回家的收入,所以赡养收入大幅增长实际上是居民家庭在外打工人员工薪收入提高的结果。
影响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是市区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和条件。年内,各种自然灾害不断,面对南方部分地区历史上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面对国际石油、铁矿石、煤炭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震荡、特别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经济增长下滑对全市经济带来的冲击,全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上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600亿元大关,达1604.2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16.08亿元,增长45.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3亿元,增长3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630元,增长20.1%,市区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和条件;各种政策性增收措施是拉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07年4月,公务员等机关职工及离退休人员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对2008年还有一定的翘尾影响;春节期间,机关、事业单位陆续兑现了2007年停发数月的地方福利性津补贴;年内国家提高了个税起征点,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或离退休金;继续调高了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针对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向城市低保家庭发放了临时生活补助;特别是10月市区公务员开始实行阳光津贴并从上年7月进行补发。这些政策性增收措施是拉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间接影响程度可能更大,对推动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和社会用工报酬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这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关键;样本调查户轮换带来的影响。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是一种抽样调查,通过分层等距抽样,在市区抽取200户城市住户,依据这200户家庭收支日记账计算出来生活收支水平来代表市区全体城市居民的生活收支水平。由于样本在不断地老化,所以要定期进行样本轮换。2008年市区样本调查户进行了新的一轮轮换,两轮样本的总体收支水平是相当的,但由于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的差异,给收入结构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是难以避免的。四项收入中人均经营净收入大幅增长和人均转移性收入下降,就包含了这一因素。(侯海连 陈乃钧 徐 嵘)

【农村居民收入】 年内,全市克服恶劣天气、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等不利因素影响,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多渠道、多举措促进农民增收,全市农村社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平台上稳中有升,收入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867元,比上年增加774元,增长12.7%。
1.农民收入全面增长。年内,农民收入增量再创历史新高,绝对数继续排在苏北5市首位。从农民收入的4项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呈全面增长态势。在四项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贡献率最大,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拉动因素。年内,全市农民工资性收入2852元,比上年增加350元,增长14.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45.1%;家庭经营性收入3688元,比上年增加321元,增长9.5%,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仅次于工资性收入,达到41.5%;财产和转移性收入326元,比上年增加103元,增长46.2%。
2.劳务输出继续增加。全市继续以农村教育培训工程等农村“新五件实事”为抓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劳动力转移服务机构,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以发放培训券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范围,农村劳务输出数量继续增加,尽管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半年部分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提前返乡,但是全年外出劳务收入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年内,全市农村劳务输出总量为116.2万人,比2007年净增3.8万人,农民外出劳务收入人均1696元,比上年增加168元,增长11%。
3.农业收入增速加快。全市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畜牧恢复增长。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获得丰收,年内总产量达到603万吨,比上年增长10.9%;畜禽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全市生猪出栏519.13万头,较上年增长13.9%;家禽出栏14898万只,较上年增长2.6%。由于国家提高最低收购价,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粮食价格稳中有升;全年畜牧业产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虽然下半年涨幅有所回落,但全年仍呈上涨态势。粮食作物和畜禽产品量增价升,农民获得的收入稳步增加,人均种植业收入达1973元,比上年增加152元,增长8.3%;人均畜牧业收入达750元,比上年增加97元,增长14.9%。
4.民营经济作用明显。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条件下,非农收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进一步显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人数不断增加,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明显。年内,全市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总量为55.8万人,比上年净增3万人,在本地域内劳动得到的纯收入人均952元,比上年增加154元,增长19.2%,快于外地务工收入8.2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首要因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从二三产业得到的收入为629元,比上年增加53元,增长9.2%。
5.脱贫攻坚取得进展。年内,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部署,组织和发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上年全市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农户有22.8万户,55.9万人,其中“一有三缺”贫困人口37.7万人。年内,已牵手结对4.84万户,落实帮扶项目7万多个,项目资金达2213万元。据初步统计,15.9万“一有三缺”贫困人口脱贫,占“一有三缺”总人口的42%。
6.财产转移收入增势强劲。年内,全市各项惠农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粮食补贴额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展,社会保障标准的提高和覆盖面的扩大,促进了转移性和财产性等非经营性收入的大幅增长。农民财产和转移性收入326元,比上年增加103元,增长46.2%,其中,财产性收入人均85元,增加18元,增长26.9%;转移性收入人均241元,增加85元,增长54.5%。财产和转移性收入是农民各项收入中增速最快的项目,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逐步加大,表明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化。(胥传广 顾德富)

【城市居民消费】 年内,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万元,人均增加2005元,增长14.5%。居民消费水平稳定提高,全年人均消费支出达9174元,增长8.5%,增幅比上年下降6.1个百分点。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八个大类中,衣着支出的增长速度最快,达37.4%,其次是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增幅为23.1%,食品类支出、交通和通讯类支出增长速度也较快,分别增长16.6%、10.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类支出略有增长,增幅为0.3%。医疗保健类、居住类、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均为下降,降幅分别为24.4%、17.3%、2.9%。
1.食品支出增长16.6%。食品支出快速增长。市区城市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800元,增加542元,增长16.6%,月均317元,增加45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1.4%,仍居消费支出八个大类的第一位。居民明显感觉到食品价格的上涨,物价调查表明,市区食品类价格指数为113.4%,若扣除这一影响,食品支出实际增长2.8%。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对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各类食品人均支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幅悬殊。粮油类支出增长27.4%、肉禽蛋水产品类支出增长23.5%,其中:肉类支出增长33.6%,禽类支出增长11.5%,蛋类支出增长11.6%,水产品类支出增长14.5%;蔬菜类支出增长10.4%;调味品类支出增长20.9%、糖烟酒饮料类支出增长22.2%;干鲜瓜果类支出增长20.1%;糕点、奶及奶制品类支出增长2.3%、其他食品类支出增长34.5%;饮食服务类支出增长1.9%,其中人均在外饮食支出716.33元,增长2.2%,占食品支出的18.9%。从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看,除了牛羊肉、鱼虾、鲜乳品、奶粉等少数种类食品人均购买量下降外,城市居民其他主要食品人均消费量均有所增长。
2.衣着支出增长37.4%。市区人均衣着支出大幅增长,人均衣着支出1233元,比上年增加336元,增长37.4%,增幅在消费支出的各大类中居第一。除衣着材料支出下降32.7%外,服装、鞋类、其他衣着用品和衣着加工服务费均有所增长,分别增长41.7%、29.9%、5.1%和54.8%。主要衣着消费量明显增加,全年人均购买服装7.85件,比上年增加1件,人均购鞋2.62双,比上年增加0.23双。衣着档次明显提高,购买的服装平均价格提高了23.7%,购买的各种鞋子平均价格提高了18.4%。
3.居住类支出下降17.3%。市区人均居住类支出为713元,比上年下降17.3%。其中住房类支出184元,比上年下降56.1%。市区房地产市场逐年升温,2007年达到了高峰,年内,受宏观形势的影响,盐城市区房地产市场也明显降温,由于购房户明显减少,住房装潢也明显减少,人均装潢支出113元,下降68.9%,为导致居住类支出下降的主要原因。维修用建筑材料支出也下降了46.1%。市区居民人均水电燃料及其他支出503元,增长16.8%。居民人均用水32.3吨,比上年增加1.5吨,人均用水支出81元,比上年增长19.9%。居民人均用电量达455.7度,比上年增加87.3度,人均电费支出235元,比上年增长23.5%。人均液化气使用量14.76公斤,比上年下降5.7%,人均支出92元,比上年增长5.6%。管道天然气用户已逐步普及,居民人均天然气用量已达20.6立方米,花费37元。市区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已达30.10平方米,此外,平均每户还有偶尔居住房6.55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超过江苏全面小康标准。随着住房面积的增大,居住环境的改善,居住服务花费也大幅增长,人均居住服务支出26元,增幅高达106%。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24.4%。年内,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为451元,比上年下降24.4%。居民人均用于购买家具材料、室内装饰品和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大幅下降,分别下降99.9%、66.4%和41.3%,与房地产市场降温也有很大关系,购房减少,导致装潢减少,装潢减少,又导致购买家具及材料、室内装饰品和家用电器的下降。人均家庭日用杂品支出176元,则大幅增长了25.5%,家庭服务和床上用品支出则分别增长了16.6%和6.3%。
5.医疗保健类支出下降2.9%。年内,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632元,比上年下降2.9%。药品费、医疗费是医疗保健类两项主要支出,人均362元和143元,分别下降了2.4%和26.8%,主要是因为去年增幅较高,基数较大。人均购买滋补保健品86元,增长了94.3%。
6.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0.5%。年内,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为842元,比上年增加80元,增长10.5%,其中交通类支出393元,增长16.6%,通信类支出449元,增长5.6%。在交通类支出中,人均购买交通工具支出73元,下降44.2%,主要是摩托车的购买量明显减少;人均交通费支出为158元,比上年增长30.6%;人均车辆用燃料及零配件支出和交通工具服务支出为105元和57元,分别增长94.9%和80.7%,主要是由于车用燃料支出和车辆使用税费支出大幅增加。在通信类支出中,购买通信工具支出为92元,比上年增长0.5%;居民人均通信服务费支出达357元,比上年增长7.0%。
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上涨0.3%。年内,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114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购买文化娱乐用品的支出为元296元,比上年下降了8.9%;居民用于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人均为212元,比上年下降11.5%。2008年人均教育支出607元,比上年增长了10.9%,由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的大幅减少,学杂费比上年同期下降超40%,但托儿费、家教费、培训班费等大幅上涨,拉动了人均教育支出的增长。
8.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增长23.1%。年内,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为390元,比上年增长23.1%。全年人均购买金银珠宝饰品支出为56元,人均购买化妆品支出91元,分别增长161.8%和34.0%,拉动其他商品支出增长27.9%,人均其他服务支出为116元,增长14.8%。(侯海连 陈乃钧 徐俊春)

【农村居民消费】 农民收入连续五年保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长,增强了农民改善生活的信心,城乡消费品市场的活跃,也带动了农民生活消费全面较快增长,全年盐城农民消费水平继续大幅提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内盐城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7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42元,增长14.5%,增幅比农民人均纯收入高1.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从支出变化情况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生活消费全面增长。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总体呈快速增长态势,除医疗保健支出下降外,各分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增长的几项分别为:食品人均支出1768元,比上年增长13.5%;衣着人均支出221元,比上年增长8.0%;居住人均支出684元,比上年增长39.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人均支出239元,比上年增长22.3%;交通通讯人均支出387元,比上年增长6.7%;文化教育娱乐及服务人均支出713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他商品和服务人均支出67元,与上年持平略增。医疗保健人均支出195元,比上年减少8.7%;
2.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生活消费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吃、穿等最基本的消费,用于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享受型消费比重越来越大,生活方式正逐步向城市靠近,消费结构正从量的变化向质的提高转变。全年盐城农民生活消费中用于吃、穿等方面的支出1989元,占生活消费比重为46.5%,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为41.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已基本接近小康社会40%的标准。
3.服务性支出稳步增长。由于收入的积累和城市消费的示范作用,盐城农民生活方式城镇化趋向明显,消费领域不断拓宽。2008年盐城农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419元,比上年增加92元,增长6.9%,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为33.2%。越来越多的农民把更多的钱用于文化教育、娱乐、休闲、旅游、医疗保健等各种服务消费,“花钱买方便、享受”的现象越来越常见了。
4.消费货币化程度提高。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购买力的提高,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增强,生活消费支出中,现金消费支出明显增多,消费货币化程度日益提高。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盐城农民生活消费人均现金支出3603元,比上年增加495元,增长15.9%,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4.3%,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2008年,盐城农民生活消费八大项现金支出比重除居住(89.3%)、食品(66.2%)外,其余六项均达100%。
5.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住房面积不断增加。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末盐城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6.8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2平方米。从住房类型来看,楼房面积14.47平方米,占住户面积的39.2%,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从住户结构来看,钢筋混凝土和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36.84平方米,占人均住房面积的99.9%。从住房价值来看,住房价值明显提升。户均住房价值已达近5万元,比上年增长9.6%。在人均居住面积继续增加的同时,居住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居住设施更趋完善。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农民住房使用水冲式厕所的农户占18.0%,使用空调的农户占14.2%,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8和1.3个百分点。
6.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随着收入的持续增长,外出务工人数的稳步增加,一方面通讯产品及服务价格战逐步升温,另一方面其在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盐城农民电话拥有量快速增加,通讯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末,盐城农民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91部,比上年末增加3部;拥有移动电话117部,比上年末增加16部,户均移动电话超过1部,九成以上的家庭拥有固定电话,固定电话普及接近饱和,增速放缓,移动电话普及迅速,增速加快,整体现代化程度快速提高。电话拥有量的增加,带来通讯支出的快速增长,农民人均通讯话费支出126.3元,比上年增加10.5元,增长9.1%。
7.耐用消费品继续升级。随着收入的增长、居住条件的改善,加快了盐城农民对家庭耐用品更新换代的步伐。老一代耐用消费品如自行车、电风扇等中低档耐用消费品在盐城农民家庭中已基本普及,彩色电视机已是家庭必备的普通电器,而摩托车、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和移动电话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微波炉等小家电在农村家庭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家用计算机、电动自行车、数码产品等新型耐用消费品也进入农村家庭。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末,盐城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59辆;彩色电视机108台,户均拥有超过1台,比上年增加5台。摩托车、空调、电冰箱、热水器、洗衣机、抽油烟机等较高档耐用消费品已在农村越来越多家庭中使用,消费需求日趋接近城市。据农村住户调查显示,年末,盐城农民每百户拥有电冰箱54台,较上年增加6台;洗衣机80台,较上年增加3台;空调机21台,较上年增加3台;抽油烟机10台,较上年增加1台;热水器42台,较上年增加6台;摩托车59辆,较上年增加6辆。手机、影碟机、数码产品等一大批时尚用品也不断进入农家,伴随家用电脑应用的普及和拥有量的提高,互联网已开始走进农民家庭。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末,盐城农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影碟机42台;拥有家用电脑9台,比上年增加3台,其中接入互联网的有4台。(胥传广 顾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