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业


【概 况】 2008年,全市各级残联围绕工作大局,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残奥之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残疾人工作在全省继续进位争先,残疾人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可喜局面。年内,全市向残疾人捐赠轮椅车2130辆,免费安装假肢145例,验配助听器224台。为贫困精神病人免费给药2556例,对64名贫困精神病人实行免费住院治疗。

【召开市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 经市委市政府和省残联批准,召开市残联第四届代表大会。市领导出席了大会,省残联副理事长蔡新成到会祝贺。大会选举产生市残联新一届主席团主席、副主席,推举产生执行理事会组成人员和各专门协会主席、副主席。大会为未来五年进一步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全市县、乡两级残联也全部完成了换届任务。

【残奥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盐城市输送6名残疾人运动员入选国家集训队,汤红霞、张春翠两名运动员参加了北京残奥会的比赛,取得了2金1银和一个第6名的优异成绩,实现盐城市在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北京残奥会期间,盐城市残联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努力营造理解、关心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拍摄《盐城市残疾人事业巡礼》专题片,组织开展“迎残奥、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举办“迎残奥——残疾人健身运动会”和以“情系残奥”为主题的残疾人文化活动。8月,在全省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上,市代表队共获得19枚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均位列全省第一。

【学习《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 3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4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2008]7号文件下发《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市残联先后召开机关全体人员会议、全市残联理事长会议、市政府残工委会议传达学习政治局会议和中央7号文件精神,并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中央文件精神,在全市掀起学习宣传的高潮。市残联调研并起草《盐城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意见>的实施办法》,广泛征求意见。各县(市、区)残工委和残联也都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贯彻中央7号文件的系列活动。

【6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年内,全面启动“共享明天”计划,采取机构康复、集中培训、社区家庭康复相结合的办法,争取省财政补贴资金800多万元(该项目两年计补1600万元),协调地方财政配套经费50万元,推进6岁以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的开展。全市900多名残疾儿童在机构接受康复训练,400多名残疾儿童在社区家庭接受培训,集中培训残疾儿童家长近千名。残疾儿童康复整体工作继续在全省领先,全省6岁以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现场会在盐城市召开。

【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 全市各县(市、区)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建立各级筛查队伍,健全眼保健网络,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全面开展白内障病员筛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定点医院的技术优势,集中开展大规模免费复明手术。全年共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2849例。大丰、建湖、射阳、阜宁、亭湖、盐都等6个县(市、区)顺利通过省级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区)验收。年内没有创建任务的滨海县也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815例。

【建设县级康复中心】 为加快康复中心建设进度,各县(市、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用改革的办法,合理整合康复资源,采取无偿划拨、新投新建、改造改建和合作合建等多种形式,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的步伐。全市9个县(市、区)已有5家建成投入使用,2家在建,2家前期工作基本落实。并注重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和康复中心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手抓康复中心建设,一手抓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不仅加快了康复中心的建设进度,也促进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的有效开展。10月,省残联在阜宁县召开现场会,推广盐城市县级康复中心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创建社区康复示范区】 市残联会同市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意见》,并成立全市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领导小组,对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市区重点扶持亭湖区积极争创国家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东台、大丰也积极开展争创省级社区康复示范先进区工作。大丰市安排专项经费85万元用于创建工作,成立了五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全市14个镇都建立了60平方米的康复服务指导站,265个村(居)建立了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社区康复室。残联统一配发康复器材,达到“有场所、有康复医师、有工作制度、有康复训练器材、有资料台账、有医疗档案”的要求。省检查验收小组对大丰的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是全省最好的典范。

【残疾人就业培训】 年内,累计办班培训残疾人2577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超过省下达的指标)。市残联还在特殊教育学校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200多平方米的盲人按摩实训基地,为学校盲班提供了实训场地,也为全市盲人按摩师资质培训提供了固定的训练场所。实训基地建成后,已先后举办两期初级、中级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培训盲人按摩师60多名。

【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 市残联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注重法律法规的舆论宣传,努力营造社会关注、用人单位重视残疾人就业的氛围。各地结合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年检工作和宣传新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注重在本地用人单位推荐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年内,全市新安置残疾人就业3200余人,是近6年来新增就业人员最多的一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进一步规范。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对市直规模以上定报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实地了解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对有安置需求的企业,推荐合适的残疾人就业。全市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660万元。

【探索就业服务新形式】 全市残联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广泛采集残疾人的劳务信息,与劳动、人事部门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机构普遍建立了联系,实现了残疾人劳动信息的及时登记和发布。还积极寻求与浙江、上海、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对口合作,开展残疾人劳务输出,全市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20多场次,1200名残疾人实现劳动力异地转移。2月,市残联举办的新春大型残疾人就业招聘会,共有360名残疾人前来竞争400个岗位,200余人实现就业。进一步推进全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全市又有2个残疾人扶贫基地被省残联命名为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全市省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已达到7个。

【残疾人教育就业庇护安养一体化】 市残疾人就业服务就业中心和市特教中专进行整合,推进残疾人教育、就业和庇护安养工作的一体化。特教中专在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还成为就业中心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促进了残疾人教育就业、庇护安养工作的全面开展。新建残疾人就业服务大厅。为提高对残疾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将就业中心搬到市特教中专,新建200平方米残疾人就业服务大厅,服务大厅设有残疾人就业年检、评残发证、失业登记、就业咨询、盲人按摩、爱心旅游等服务窗口,并设置相应的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推行残疾人就业工作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市区残疾人就业一站式服务。办好市特教中专。通过充实调整学校领导班子,划小核算模块,缩小管理半径,加强成本核算,新上服务项目等措施,帮助学校逐步建立起真正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继续举全市残联系统之力积极开展招生工作。年内,残疾学生招生再次突破100名,在校残疾学生达193名。10月,经中央电大批准,成立盐城电大特教学院(中央电大残疾人学院教学点),开设了数字多媒体和社会工作两个专业,让残疾人有了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为全省第一家。引起了省残联和中残联的高度重视,已先后支持资金近百万元。开展庇护安养机构建设。努力在全市精心打造“仁爱之家”和“仁爱工场”品牌。全市已先后有亭湖、大丰、东台3家庇护安养机构被省残联命名为省级示范机构。市残联在特教中专开办了“仁爱班”,设立“仁爱之家”和“仁爱工场”,主要招收中度、轻度智力残疾人,经过培训后在工场从事简单的生产劳动,既帮助减轻家庭照料的负担,残疾人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残疾人社会保障】 重点推进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和医疗保障。根据省民政厅、财政厅、卫生厅和残联《关于对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员给予生活救助的通知》的要求,市残联会同民政、财政等4部门联合制定《盐城市区城镇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给予生活救助的办法》(盐民保〔2008〕3号),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已经实施。市直、亭湖区和盐都区已对持证重度残疾人按《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进行了残疾等级重新评定,并向社会进行公示,发放生活救助金。各个县(市)残联也按时完成了重度残疾人的摸底调查工作。大丰市政府出台救助办法,并抓紧落实。但由于绝大多数县财政经费紧张、重度残疾人数量庞大,救助政策落实难度较大,进度相对滞后。残疾人医疗保障取得较大进展,绝大多数县(市、区)政府出台了政策性文件,采取由财政和残联给予补助等措施,对残疾人参加医疗统筹和医疗救助给予了政策性倾斜。全市城镇残疾人全部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95%以上的农村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基层组织建设】 全面推动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亭湖、盐都、滨海和响水4个县(区)也已通过省残联考核验收,标志着全市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基本建成。全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基本达到有阵地、有牌子、有电脑、有台账、有制度的标准。11月中旬,市残联启动残疾人专职委员轮训工作,首期乡镇(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班已结业,50多名专职委员接受了培训。此举得到了省残联的充分肯定。

【残疾人信访维权】 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建立健全残疾人信访工作制度,落实信访首问负责制。年内,全市各级残联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700多人(次),基本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市、县两级残联领导积极参加“政风热线”等节目,接受残疾人的咨询,市残联还加入了市“阳光信访”信息系统,提高了信访工作的效率。为做好两个奥运期间信访稳定工作,市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对残疾人反映的特殊困难和残疾人合法权益受侵害等问题,及时协调,专门督办,有效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欢迎和好评。并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全市维护稳定工作先进集体”。(张 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