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文摘编

把江苏沿海的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

——以盐城市为例

钱志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全面启动和科学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的战略任务,江苏“四沿”生产力布局已全面展开,沿海开发也步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加速期,这对实现江苏各区域共同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在实施沿海开发的战略中,如何将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盐城市地处江苏中部沿海,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和面积最为宽广的滩涂,比较优势十分突出。早在十多年前,盐城市政府就对该市的生产力空间布局提出了“两带一区”的设想。“两带”就是沿204国道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一区”就是经济开发区。十多年以来,整个盐城的生产力布局就是按照这个空间布局设想来实施的,而且在很多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发展前景十分喜人。但是,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应该说盐城市的产业竞争力还不够突出,使其在沿海开发浪潮中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好。
一、以优势产业培植沿海地区的竞争力
江苏沿海开发的力度很大,沿海开发的规划也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如何将江苏沿海的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这应是我们规划的一个重点。江苏沿海各个地区比较优势很多,但长期不能变成竞争优势,这应是我们规划的一个重点。江苏沿海各个地区比较优势很多,但长期不能变成竞争优势,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们江苏沿海的比较优势主要有两块,一块是资源丰富,一块是劳动力低成本,这是一种基础性的优势,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核心竞争力。只有核心竞争力才是持久的、长远起作用的。二是我们在发展中只注重抓企业没有抓产业。企业办好办坏应该是企业家的责任,但把企业变成产业是政府的责任。现在一些地方有很多的优势企业,但它不能变成优势产业,这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抓企业到抓产业,培育优势产业是地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沿海开发中,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如何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这个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就是要抓几个有竞争能力的优势产业。从盐城市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来看,将沿海空间定位在五个县和市区,如果按五个县一个市区范围来讲,沿海开发未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有五大板块:
1.汽车产业
在盐城,这个产业是最有前途的一个产业。但目前称不上产业,只能说是汽车企业,就是两个企业,一个是悦达,一个是中大,还没有形成一个产业,因为这里还需要有很多的产业配套、产业延伸的任务。汽车是个大产业,真正把它延伸出来,整个盐城都能带动起来,不仅是汽车零部件的问题,还包括机械、塑料、纺织这些产业都能带动起来。现在我们很多优势企业为什么还不能形成一个产业?其主要是指导思想上有问题,只办企业不做产业。例如南通造船业应该说是东亚造船最强的,在国际上也是排得上的,但是这个造船业有2000个配套件,南通只配套了5%,只有40个配套件,所以这个潜力很大。
2.纺织产业
纺织在盐城是最有传统优势的一个产业,招商引资的大部分项目都是纺织。盐城是棉花的生产基地,射阳的优势最明显。但我们没有形成一个大产业,尤其是在印染、后整理方面能力很差,纺织高端产品没有形成,附加值低,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射阳县应集中力量把纺织搞好。
3.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
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开拓点应该说很多。例如,滨海的何首乌质量是全国最好的,但长期形不成一个产业。还有许多中草药、海产品可以延伸加工稿海洋医药、海洋化工、海洋食品,这个方面的潜力很大。这个产业沿海的各个县都可以搞。
4.造纸业
主要是利用沿海的滩涂植物资源,搞林浆纸一体化,盐城沿海有大量的芦苇,还可植树造林,用来搞纸浆、搞造纸、搞纸制品。这样利用滩涂的优势,还可以搞循环经济、污水净化,发展养殖业。
5.新型能源产业
主要是风能与液化天然气能源产业。沿海地区风能资源极为丰富,这是清洁能源,国家是鼓励的。可以大规模地开发风力发电,搞特色旅游,这是很有前景的项目。液化天然气能源产业可依托中石油力量上项目,这个产业链是很长的,发展潜力巨大。
二、沿海优势产业竞争能力的打造
沿海的优势产业如何形成竞争能力,要突出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附加值太低;第二个是集中度太低。不解决这两个问题就不可能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波特在其竞争优势理论中指出: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竞争,而产业竞争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在今后沿海开发的过程中,怎么样提高优势产业附加值,怎么样提高优势产业集中度,是必须解决的两个难题。这两个难题一定要解决,如果不解决,沿海开发是一句空话。我们认为,主要是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用产业集群的办法来解决附加值低、集中度差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以后,你的竞争优势就形成了。要注重产业集群的集聚化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一定要集聚,不能分散,布局一分散,能量就消耗掉了。集聚可以搞开发区,也可以在某个乡镇、某个县集中力量来搞,可以从多方面寻求突破。关键是产业形态。这个产业形态要有集聚效应,而不是分散的。
1.要形成产业链
形成产业链不只是仅仅把企业集中在一起,这不叫产业集群,因为他们互相之间没有关联度,没有协作性,只能说是企业集聚。譬如自行车,150个零件放在一起不等于自行车。要装起来才行,否则是一盘散沙、一堆零件,不是一个自行车,它没有使用价值,只有装起来成为自行车才有使用价值。因此企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是不一样的,产业集群一定要形成产业链,相互之间要有关联度,相互之间一定要有一个配套关系、协作关系和服务关系,把产业链拉长。如汽车就可以拉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搞几十个厂,甚至上百个厂,这样产业链就拉长了。纺织业也是这样,从棉花加工到纺纱织布,到印染产品,不光是搞服装,而且搞工业用布等。制造业要延长产业链,服务业也要拉长产业链,包括物流运输、研究开发,都要以市场为龙头拉长产业链。纺织业完全可以把产业链拉长,建立一些公共的平台,如研究开发平台、培训平台、人才平台,为这个产业链服务。这个产业链不仅是制造业,又是服务业。当然是围绕这个产业把它拉长,为它配套,为它服务,实际上高附加值不在制造业上而是在服务业上。目前,利润曲线已经变化了,过去是一个倒“U”型,现在是“U”型,前面一块是研究开发,是服务业,后面一块是物流营销,也是服务业,中间低的一块是制造业,它的利润比较低。例如,一个手机利润是如何组成的,70%是研发,20%是营销,10%是制造,所在这个利润链中,制造业的比例很小。因此要想拉长产业链,不光是制造业,也包括后面的服务、培训、物流,这样的产业链就很长。例如丰县的苹果和梨子项目,不光是种植,把它稿成果酱和果汁,再延伸一下,还稿香精,这样附加值就成倍的提高了。搞了香精之后,提炼后的渣,营养也很高,喂奶牛,再变成奶制品,从苹果变成奶制品,这样产业链就拉得很长。如果再延长一下,用苹果园搞旅游,形成新的服务业。原来苹果卖不掉,价值很低的,现在产业链拉长,附加值上去了,带动千家万户致富。因此产业链的问题是很重要的,孤立的一个环节只能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竞争优势。现有的竞争已经从单个企业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和产业链的竞争,竞争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要培养龙头企业
产业优势必须要有龙头企业带动,没有龙头企业就带不动产业发展。龙头企业不仅是个规模问题,更重要的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核心技术,特别是能不能成为国家或者行业的标准,成为标准就能达到产业的制高点。所以核心企业的培养很重要,只有培养出龙头企业以后,这个产业链才有比较大的支撑。这里很重要的是解决自主专有技术,如果没有技术做支撑,不断创新,那么也是不持久的。
3.要有地区品牌
产业集群要有地区品牌,品牌形成以后,四面八方都到你这儿来。如山东寿光的蔬菜,已经成为全国的蔬菜集散地。不一定自己种,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完全是可以分离的,生产规模可以小一点,经营规模可以很大。同样种蔬菜,他就可以做成全国集散地,形成了地区的品牌。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做地区的品牌,特别是一些农产品要做出品牌,形成全国性的集散地。可以搞一些生产加工,但经营规模可以超出生产规模。因此,如果没有地区品牌,就没有竞争能力。这个品牌不一定是企业的品牌,可以是一个地区的品牌。产业集群不可能是哪个企业的事,关键是整个地区。比如吴江的盛泽,它是搞丝绸的,到底哪个丝绸最好?谁都弄不清楚,但大家都知道盛泽是中国的丝绸之乡。
因此,在产业集群的组织方面,有三件事是最重要的。一是拉长产业链,通过拉长产业链来提升附加值,通过拉长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二是培养龙头企业,这个龙头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区域品牌,一旦品牌形成,人家自动来找你,不需要你去招商。招商是产业组织很初级的阶段,当地区品牌形成以后,不是你招商的问题,人家自然会来。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哪要去招商?大家都自己去,不仅是中国人去,外国人去的很多。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地方为什么好多企业兴旺以后,不久就衰落了,这里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比较优势没有变成竞争优势。因此,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十分有效的途径,特别在苏北,在县域经济中,可能这个问题更重要。拿昆山来讲,就是一个IT产业,形成了一个集聚效应,几百个、上千个企业搞IT产业,这就是一种品牌。
三、提升沿海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关于提高产业竞争力,我们的看法就是集群化的组织道路。产业组织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要认识这个规律,把握这个规律。作为政府如何组织产业集群,提升江苏沿海产业竞争力?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
1.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地方政府要利用行政优势,发挥引领、决策、指导、参谋、协调、服务等作用。政府不需要直接去搞项目,但一定要从政策扶持、投资环境、社会服务、基础设施、人才平台等各个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空间,所谓“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个台必须搭好,沿海开发的大戏才能精彩。
2.科学搞好发展规划
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科学规划是前提。要因地制宜把规划搞好,从全局的角度把握规划的内涵,起点要高、目光要远,同时要切实可行。项目不能全面开花,一个县要搞好十大产业,肯定是不行的,只能搞好两、三个产业,有重点地寻求突破。搞优势产业集群要有耐心,要有搞5年、10年甚至更久的准备。昆山搞到现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80年代到现在,20年才培养成一个IT大产业,所以要认真搞好规划。
3.提供高效的服务
没有服务业资源,竞争力就成为“无米之炊”。政府要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当然包括基础设施,还有物流的平台、研发的平台,为沿海产业发展服务。如苏州工业园的软件中心,有4万平方米,300多个企业,其中200个搞软件,100多个是搞配套服务的。政府的服务很周全,包括法律服务、会计服务、税务服务,整个配套服务集中在一栋楼,从而延伸了产业链,所以成本低、效率高、竞争力很强。这既是一个产业集群,也是一个组织化程度很高的软件集群,政府在这里发挥的作用实在太大了,有力地促进了园区产业的发展。
4.搭建吸引人才的平台
人才问题是企业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现在为什么产业搞不上去,关键是人才问题,找不到人就不能办项目。先找人、再找项目、再找资金,这是一条规律,倒过来肯定不行。森达集团的朱湘桂十分重视人才建设,在上海嘉定搞出口基地,就是先找人,找了台湾的王进国,这是个人才,既是外贸人才,又是皮鞋专家;又找了个软件人才,搞的也不错;以后又找了生物制药人才,准备搞生物制药。许多地方产业搞不下去,就是因为人没有找到,找到人就可以把这个项目交给他,否则你这个钱就花在水里。因此,怎么样搞好产业,这里有很多新的规律,有待我们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也应该引起盐城市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沿海开发涉及的问题很多,有待大家进一步去探索。针对盐城市具体情况,必须高度重视:沿海开发中产业的发展一定要从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这才是持久的,才能走出一条沿海开发的新路子。

盐城旅游市场分析及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刘曙霞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盐城市旅游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与苏南、苏中其他地级市相比,盐城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还没有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面对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盐城旅游业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必须准确把握盐城旅游业的现状,清楚认识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找准盐城旅游业的目标市场、明确旅游市场定位,在对盐城旅游产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可行的旅游发展策略,促进盐城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盐城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一)盐城旅游市场发展的基本条件
1.旅游资源基础
1)资源丰富,极具鲜明特色
盐城旅游资源主要有“红绿白”三大系列:“红”是指新四军系列。盐城是全国知名的红色圣地,革命老区。“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时有“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之说。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盐城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绿”是指天然海河湿地系列。盐城东部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盐城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面积66.7平方公里的海滨林场和辽阔的海滨草原,集蓝天、大海、海涂、森林、草原、珍稀动植物等于一体,具有与基岩和砂质海岸迥然不同的海滨风光。“白”是指海盐文化系列。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在唐朝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全国唯一的中国海盐博物馆已在盐城落户并且正式对外开放。
2)分布有序,利于线路组合
盐城众多的旅游资源在地域分布组合上具有一定规律,十分有助于旅游线路的组合。以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为例,其分布基本上呈现三带结构,一是以麋鹿、丹顶鹤两个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东部沿海滩涂自然风光带;二是以东台西溪、大丰草堰等为主体的中部通榆沿线的海洋文化景观带;三是以大纵湖、九龙口等为代表的西部里下河水乡民俗风情旅游带。这种湿地旅游资源分布格局,使得资源类型相对集中,有利于旅游线路的组合以及专项特色旅游市场的开发。
2.产业要素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盐城旅游业有了很大的发展。2005年盐城成功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同时成立了丹顶鹤、麋鹿、东台沿海、大纵湖4个湿地旅游经济区。2006年大丰麋鹿国家自然保护区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点。近年来,全市有近40个旅游区(点)对外开放,新增国家2A级以上景区(点)13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国家水利风景区1家,新四军纪念馆进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盐城交通便捷,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四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苏通大桥开通后盐城将融入上海2.5小时经济圈。全市现有星级旅游饭店50家,旅行社8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东台发绣、滨海草柳编、建湖藕粉圆等旅游商品独具特色。城市的现代化旅游功能和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要素日趋完善。
3.外部环境基础
第一,宏观经济持续向好是盐城旅游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盐城旅游业发展正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特别是作为盐城主要客源地——长三角经济的高速增长,使盐城旅游业受益匪浅;第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打通了盐城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第三,休闲体验型旅游需求的兴起,为盐城旅游发展创造了机会。休闲旅游市场的消费特征是周末短期近途和低消费高频次,其中短途是周末休闲度假的一个必要条件,盐城的地理位置及资源特征适合发展休闲旅游。第四,华东旅游产品急需新产品替代,盐城的湿地生态资源与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决定了盐城必定是长三角旅游热线的下一棒承接者。
(二)盐城旅游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1.盐城城市知名度不高
盐城市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原有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过去长期交通不便,盐城在全国较低的知名度制约盐城旅游业的发展。
2.旅游资源开发度较低
盐城旅游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有相当一部分景点投入小,未能形成规模效应,普遍缺乏自身“造血机能”,难以有足够的资金积累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湿地之都,水绿盐城”是比较成功的城市名片,但具体到旅游产品,能够作为口号载体的景点尚未完全开发出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3.旅游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盐城旅游企业数量不少,但单体规模小,实力不强。不少景点、旅行社处于求生存的阶段,企业之间还存在无序的竞争,无法形成市场开拓的合力。此外,旅游营销人员的普遍缺乏也影响了营销的效果。盐城市政府近年来在旅游促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旅游产品不成熟,营销经费投入不足,使宣传促销缺乏连续性、稳定性和应有的声势。
二、盐城旅游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
(一)盐城旅游目标市场选择
近期内,盐城以市场的可进入性和市场需求的充足性两个标准为依据,在地域性上细分,选择目标市场。一是境外目标市场。选择以韩国、日本为核心的国外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兼顾中国港澳台市场。二是境内目标市场。选择以沪宁杭为核心的长三角市场,兼顾以京津唐为核心的环渤海市场、中原市场、东北市场、西南市场,并将高端旅游消费者作为重点营销对象。
(二)盐城旅游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关键要凝炼出旅游产品的品牌核心价值(即旅游产品的卖点)。盐城旅游在当前的市场定位应该是:国家湿地生态旅游,其品牌核心价值是:休闲式、原生态湿地体验游。
三、盐城旅游产品分析
(一)盐城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盐城旅游产品主要是生态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两个系列,以及部分休闲度假产品。生态旅游产品包括国家4A级景区——大丰麋鹿保护区、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九龙口旅游风景区等;专项旅游产品主要包括新四军纪念馆和中国海盐博物馆等(已建成并对外开放);休闲度假产品包括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东台永丰林农业生态园和大丰小海温泉度假区等。
在这些旅游产品中,生态旅游产品相对成熟,且具有一定知名度。但总体吸引力不够,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可进入性普遍较低。
(二)盐城未来旅游产品开发重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本着“打名牌、抓重点、搞特色”的原则突出盐城旅游特色,重点开发休闲体验旅游产品,全力打造盐城旅游的“三带三区一中心”。“三带”包括东部沿海滩涂自然风光旅游带、中部通榆运河沿线人文景观旅游带和西部里下河水乡民俗风情旅游带,“三区”包括盐城丹顶鹤湿地旅游经济区、大丰麋鹿湿地旅游经济区和东台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一中心”是指盐城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具体打造的旅游产品有:
1.生态旅游。充分发挥湿地、森林公园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依托建设旅游经济区,把盐城国家湿地生态公园逐步打造成世界知名、中国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使盐城成为江苏省生态旅游的首选城市。
2.休闲度假旅游。重点打造弶港海滨旅游度假区、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大丰港旅游度假区、九龙口风景区等景区(点),建成1~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旅客提供度假、休闲、观光、居住、商务会展、康体等旅游产品。
3.红色旅游。全面挖掘、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以新四军纪念馆改造、扩建为契机,整合泰山庙、阜宁停翅港、阜宁芦蒲盐阜区抗日将士纪念塔、建湖鲁艺烈士纪念塔、阜宁华中局旧址、射阳新四军华中局旧址、大丰白驹八路军新四军会师纪念塔等红色资源,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方式展示新四军当年在盐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4.观光旅游。以体验为核心,文化为载体,进一步整合传统观光资源,增加体验、参与等项目,积极开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民俗旅游、科技观光旅游,努力发掘海盐文化观光产品。
5.城市旅游。依托现代化城市群的建设,打出“东方湿地,水绿盐城”特色,加快城市精品和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强化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形成以观光、购物、商务、会展、节庆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线路。
近期,盐城市应该集中有限的财力,优先打造东部沿海滩涂自然风光旅游带。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旅游产品,并在沿海堤公路风光带上考虑增加亲近自然、亲近大海的路径。如延伸到海边的栈道,搞一些体验项目,如海边小取区、现代制盐与传统制盐区,在海堤公路以西适当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如海堤公路服务区等。同时,盐城应打造与之相适应的休闲旅游产品。如打美食牌,重点开发4个系列:海鲜、湖鲜、野味和土菜,让旅游与美食携起手来,来盐城看别处看不到的风景,吃别处吃不到的美食,让更多的游客大饱眼福,大饱口福。
四、盐城旅游发展策略分析
(一)强化政府主导,组建创新型旅游管理机构
1.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以政策的制定作为主要任务,通过建立创新型旅游管理机构,来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完善旅游市场建设,最终实现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旅游业。
2.创新型旅游管理机构的创建
要加强旅游行政管理组织的建设:一是发挥盐城市旅游委员会的作用,使之正常运转;二是在重要的旅游客源地市场派驻机构,负责异地市场开拓和信息传递等工作;三是组建旅游资源开发投资机构,负责全市范围内旅游资源开发及投资工作。要加强旅游行业管理组织的建设:首先,充分发挥盐城市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正常开展服务、自律、协调、监督等工作,树立起应有权威。其次,各个旅游专业协会分工协作。除已有旅游饭店协会、旅游景区及旅行社协会,还应逐步建立旅游交通协会、旅游商品协会、旅游资源开发协会、旅游区(点)经营组织协会、旅游设施建设协会等。再者,广泛吸收与旅游产业关系密切的相关单位参加到行业协会中来。例如引人旅游教育培训单位,旅游学术研究机构等单位、旅游文化用品和旅游体育器材的生产经营单位等单位。
(二)完善投融资机制,形成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的旅游经济体制
旅游业发展应采取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企业为主角的大旅游发展战略,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内外、全社会投资旅游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旅游经济体制。
1.继续增加政府投入
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有利旅游产业的协调配套发展,有利于引导社会投资,其作用不可忽视。政府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资源的调查、勘测与保护,制订旅游发展规划、基础设施投入、旅游市场促销和旅游教育培训等方面。
2.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
鼓励企业或个人投资旅游开发。选用贷款、土地利用、税收及价格政策,引进实力雄厚的国内外大集团、大财团前来投资。
3.注重强化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国家已提出支持有特许经营权的旅游经营管理公司进入酱市场融资,可以说,对旅游企业入市的限制已经放宽。因此,盐城市政府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要支持组建1家旅游集团公司,通过申请上市或买壳上市进入资本市场。
4.继续改善投资环境
强化投资管理和服务功能,抓紧制定统一的旅游投资规划,成立旅游项目库,确保重点项目的优先开发;建立投资引导机制,采取协调、引导、规划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合理区域、合理项目上。对旅游企业和旅游开发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避免一些企业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浅层次行为;为有关方面提供项目投资研讨、举办交易会、协调和研究政策等融资社会公共事务服务;构建旅游投资项目信息平台,定期、规范地发布旅游投资信息和旅游政策信息。
(三)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培养,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盐城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旅游人才信息库;二是吸纳知名专家、教授,作为盐城的旅游顾问,定期邀请专家座谈,为盐城旅游出谋划等;三是建立培训基地,借助高等院校的力量,有计划地培养旅游人才,并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分期培训、深造,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及服务技能;四是合理使用人才,注重发挥旅游人才的积极性。
(四)注重旅游营销策略,强化营销手段
1.注重品牌建设,发掘资源潜力
“湿地之都,水绿盐城”是盐城旅游的标识,再通过一系列旅游经营活动包括公关活动、促销活动等,创造旅游产品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的一种联想与象征,向目标顾客作出一种承诺与保证。并且要努力发掘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优势,善于认识和发扬光大盐城市旅游资源的特有魅力和价值,不断推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活动。
2.加大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
坚持“重点长三角、兼顾京津唐、辐射中西部、走近日韩台”的旅游宣传方针,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促销活动,发挥区域联合的作用,集中全力打造、宣传“湿地之都,水绿盐城”的旅游品牌。
3.实施网络营销,提升盐城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
在网络时代,旅游业从传统的资源竞争、客源竞争转化为知识竞争、技术竞争和信息竞争。谁取得了信息优势,谁就获得了市场上的主动权。所以盐城旅游行业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迎接现代技术对旅游营销所带来的挑战,改变传统的销售手段和操作方式,实现盐城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4.重视口碑营销,以较少的投入取得理想的营销效果
口碑传播具有投入少,可信度高,易被潜在旅游者认同,信息量大,影响时间长的特点。在媒体资源太过昂贵,可信度减弱,信息传递收效不足情况下,重视口碑营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盐城必展旅游业一定要充分利用口碑营销的手段,在做好景区的建设和服务的基础之上,提炼和选择适合各类公众进行口碑传播的各种信息内容,如“东方湿地,水绿盐城”、“滩美荡幽,鹤舞鹿鸣”、“仙鹤世界,神鹿故里”;把提炼和选择出来的信息内容通过各种媒介手段把它物质化、有形化,逐步建立口碑传播网络,把物质化、有形化的口碑信息传递给各类公众,以达到口碑营销的目的。

盐城沿海主体功能区空间开发策略研究

蒋海兵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即“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空间开发结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要“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构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必将开创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新格局。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东濒黄海。全市海岸线长582公里,是江苏省海岸线长的60%,盐城沿海经济带是江苏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江苏省沿海区域产业的空间开发,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发展沿海及苏北腹地中心城市与加快沿海产业带开发这样的思路。规划中要求盐城要着力推动沿海的开发,重点加快沿海小城镇的建设,积极推动盐城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国家关于主体功能区政策客观上也会加快苏北沿海区域经济,如何抓住这个契机,推动盐城沿海产业的发展,沿海产业定位与空间有序开发极为关键。
一、盐城市沿海经济带发展态势
首先,滩涂农业主导产业带已形成,产业带包括大丰海洋经济开发区、大丰射阳外向农业开发区、滨淮农场、淮海农场、临海农场、新洋农场、方强农场、上海农场、海丰农场、大中农场、川东农场、新曹农场与弶港农场。在种植农业方面,生态农业成效明显,市“三品”农产品268个,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20个。建立了以大蒜、西瓜、中药材为主的特种经济作物产业带,以牧草、盐生蔬菜等产品为主的盐土农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滩涂林业上,由防护林为主向商品林、经济林同步发展,2005年,盐城市生态林18.67万公顷;在海淡水养殖品种上从过去的传统单一的家鱼、对虾养殖为主,向鱼、虾、贝、蟹、藻立体混养为主的多品种特种海珍品养殖拓展。
其次,在海涂旅游业上,以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以及沿海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相辅的旅游带。已经形成了里下河、204国道沿线和沿海滩涂3个农业观光带,建设了27个观光农业景点。
再次,近年来盐城沿海工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汽车、重化工业、纺织、石油机械制造等为主的工业基础。“十五”期间,江苏省全面贯彻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全省实施的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推动了苏北工业化进程,该区承接了苏南与上海的产业转移。
最后,盐城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江苏沿江高速公路、沿海高速、盐淮高速、宁靖盐高速与新长铁路等快速交通体系的完善,特别是苏通大桥的建成拉近了盐城与上海的时间距离,盐城已经融入上海2.5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日益明显。2006年4月盐城市沿海百万千瓦风电项目全面启动,沿海风电走廊即将形成。
二、沿海经济带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与产业定位
1.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对于盐城沿海经济区来说,必须明确空间功能分区,根据该区域发展定位、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将该区域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止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2008年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类型与要求

 表59
类  型界  定发展方向
优化开发区域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要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优化开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逐步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限制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要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环境资源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逐步成为全国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资料来源: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1)禁止开发区域
该区域指依法设立的各类重点自然保护区等。该区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生态公益林区、饮用水水源地及其一、二级保护区、重要湿地、清水通道两侧100米维护区、特殊生态产业区内需特别保护的线线区。
在盐城沿海地区主要包括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台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与建湖九龙口自然保护区。
(2)限止开发区域
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发且威胁大、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环境容量较小的区域和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市、县域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为限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生态农业区的基本农田、重要渔业水域、海岸带防护区、水源涵养区部分区域、水土保持区、洪水调蓄区、生态公益林区、饮用水水源地的准保护区、重要湿地部分区域、清水通道两侧100~1000米的范围、风景名胜区部分区域、特殊生态产业区内的黄线区域。
该区可发挥通榆河、射阳河、苏北灌溉总渠、林场等生态走廊的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合理开发,重点发展生态产业、观光旅游业及符合环保要求的加工产业,切实保护河道资源,着力开发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如:都市型农业、郊区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
(3)优化开发区域
该区应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环境准入标准,大量减少污物排放,优化基础设施结构,增强参与地区竞争的能力,该区域未来要以集约化发展为目标,提高产业发展层次与水平,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带动该区经济发展的龙头。
该区应强化市区和县城区功能建设,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重点加快具有建设深化的县城和镇的建设,推动沿海开发。该区主要以部分基础设施完善县城、市区以及主要开发区为主,要求不断提升开发的水平与层次,坚持发展县域工业,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该区域包括化工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化工产业园区提高环境整治水平,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4)重点开发区域
该区发展要以加工发展、壮大规模为主,加快基础建设、合理布局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城市化,增强集聚和辐射功能。
该区域主要有各县开发区,沿海港口特别是大丰港枢纽与高速公路入口枢纽等,沿海高速入口、宁靖盐高速公路入口等发展交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盐城主要的港口包括大丰港、射阳港、滨海港,围绕这些港口的建设,重点发展化工、造船、物流等临港产业,培育临港产业,培育临港产业群。积极发展海洋食品、海产品加工、海洋加工、海洋医药等海洋产业,主动承接沿江地区向资源环境具有比较优势的盐城沿海地区转移,壮大沿海基础产业。开发沿海围海造地建港工程前期研究,创造条件打造大型产业、人口集聚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根据空间开发功能分区,在土地、人口、财税及资源配置等方面适时实施差别化的政策,推动省内资源跨区域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该区应把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与该区的资源、成本和政策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该区应把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与该区的资源、成本和政策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发展特色产业。盐城市区大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人口集聚条件好,这为重点开发区域与优化开发区域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8年盐城市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框架

 表60
 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财政政策鼓励科技创新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建设、转移支持、生态环境补偿公共服务、生态建设、转移支持、生态环境补偿
产业政策提高产业层次,促进产业升级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适度发展特色产业,开发生态产业和观光产业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活动
土地政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
人口政策促进外来人口本地化加快城市化,促进人口集聚控制注入、鼓励流出控制注入、鼓励流出
资料来源:江苏十一五规划纲要。
2.沿海主体功能区的产业定位
沿海主体功能产业定位应基于以下两点因素:一、该区域处在全省沿海经济带中的地位,在长三角区域职能分工中扮演的角色。该区域应主动接受苏南与上海的产业扩散,参与省内职能分工,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区。苏南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与重化工企业逐渐向苏北、尤其向苏北沿海转移已成为必然。二、依托该地区自然承载力强、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条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特别是那些重点开发区域更应把握机遇。对于优化开发区域应合理布局相关产业,努力实现集约化的生产,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与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适时地提高产业结构的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培植该区的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盐城沿海主体功能区的产业定位应与各主体功能区划联系,一一对应,扬长避短。
(1)积极发展优质高效沿海农业与养殖业
实现农业区域专业化与综合发展,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高新区与特色农业区。当前,盐城沿海区域农场、林场、水产品养殖基地众多,表明该区域农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加快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对于该地区发展极为关键。
首先,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地方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发挥地方名特优农产品优势,积极实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菜篮子”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施品牌推进与产品优质化战略。其次,提升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水平,将我市沿海建设成为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我国沿海地区农产品出口基地,基本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加快发展海水蔬菜及特种经济作物、设施园艺等特色产业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养殖业,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与特色农业,坚持农业生产专门化与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相结合。最后,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高新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离不开科技创新。通过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生态农业园和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基地等农业高新区,及时转化科技成果,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国家级大丰滩涂现代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射阳海洋综合开发试验示范基地、东沙综合开发试验区、响水藻类加工基地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的8个滩涂可持续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利用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发展外向型农业,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
(2)临港工业产业集群建设
积极加快临港产业集群建设,抓住港口发展的契机,推动关联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链条。临港工业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密切与腹地之间交通联系,发展临港经济,推动海洋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临港优势产业,如:物流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3)沿海工业建设
国家强调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风电项目受到政府的鼓励与支持。我市沿海滩涂风能资源、尤其是浅海风能资源丰富。582公里长的海岸线大多位于风能丰富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大于200瓦/平方米,3~20米/小时风速的年累积时数大于5000小时,可以安装近亿千瓦的风电。
盐城沿海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化工园区与排污工业,它们未来发展应按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标准来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未来发展方向,工业生产要立足这一原则,通过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改进生产工艺与能源消耗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生态产业链,实现循环经济,保持沿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滩涂芦苇资源开发与造纸工业的生产产业链拉动了环保产业、造纸机械业等产业发展,孵化了新型工业企业。
盐城是省内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劳动力成本低,工业用地便宜,距离苏南与上海市场近、时间距离短,这些优势都有利于纺织行业的发展。射阳县被称为“中国纺都”,纺织服装业势必将成为该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大丰上海纺织产业园区”将形成以针织面料为核心的纺织、印染、部分成衣的产业群。
(4)生态旅游业
在生态旅游业上,围绕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1.以丹顶鹤保护区为中心,包括丹顶鹤在内的候鸟、芦苇地在内的植物景观,带动包括洋马十里菊香园在内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丹顶鹤生态旅游区;2.以麋鹿保护区为依托,整合大丰港旅游区、大丰林场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完善麋鹿生态旅游区;3.以东沙岛、中华鲟保护区为核心,包括东台林场森林公园、弶港镇渔港等后备景区的发展,形成东台海滨旅游度假区;4.以盐淮高速为轴线,串联枯枝牡丹园、大纵湖风景区、马家荡水乡浏览区与九龙口风景区,开展各种形式的泻湖湿地旅游景观设计,形成盐淮高速生态旅游线路。
三、盐城沿海主体功能区空间开发构想
主体功能区空间开发主要是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及农业基地的开发,限止开发区域在产业开发过程中应注重当地生态承载力。
1.构建海洋产业发展走廊与产业带,科学组织产业空间结构
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水平,立足地方自然资源优势与现在生产基础,尽量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优势产区,品种上突出区域特色。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滩涂潮上带开发,以规模化开发、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经营为方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展高效、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优质大米、双低油菜、大蒜、药材等优势农作物产业带。沿海及滩涂、里下河和射阳河沿线的特种水产品养殖产业,沿海滩涂和废黄河地区的林木果品产业,204国道、海堤公路沿线的创汇农业产业等“六大农业产业带”。在潮间带上利用盐土和淤泥资源,大力发展盐土蔬菜种植和贝类、虾类等养殖。积极发展沿海林带建设。充分利用海水资源,积极发展海水养殖。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与芦苇资源发展以高档造纸为主体的循环造纸及包装产业。沿海作为限止开发区域,开发过程中注意当地的生态承载力。
2.培育地区经济增长极,积极发展产业集群
(1)加快港口建设,推动滩涂开发,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沿海岸线分布12个自然港,其中滨海港、大丰港具备建设10万吨以上深水泊位港口的条件。可以建成国家一类口岸1个(大丰港)、二类口岸3个(陈家港、滨海港、射阳港)、三类口岸3个(黄沙港、斗龙港、弶港)。这些不同类型的港口,根据港口条件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确定主攻的产业。二、三类口岸可根据当地条件建成渔业生产基地,从事海洋捕捞和养殖业基地,并建立可供渔船停泊的港口保鲜、加工、贮藏基地,选择渔港和在陆域上建立为渔业服务的加工厂、渔船修造、渔需物资供应以及仓库、冷库、渔业管理机构等。在港口周围建立物流园区,组织产品向上海、苏南的主要市场供应。
加快滩涂开发区与各种类型的海洋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这里包括现代高效农业区、生态农业规范区、水产品养殖区等。吸引产业关联性的强的产业进驻开发区。
(2)拓展产业链条,加强地区分工协作,建设特色产业集群
在主体功能区思想指导下,针对港口、城镇、滩涂与农场,这些不同地区,通过产业链条将不同开发空间联系起来,“四位一体”,统筹区域经济,带动城乡谐调有序发展。
根据盐城市2006~2008年重大项目发展情况初步构建起盐城市主要产业链条,集中发展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化工、机械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初步形成、钢铁—机械制造—汽车生产、基础化工和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制药,推动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促进科技创新,积极拓展产业链条,开发新的产业与企业,带动地区经济腾飞。
在延伸产业链条和产业集聚建设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六大特色产业集群:一是以盐城市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建设包括盐都、亭湖,形成汽车配件、汽车组装、汽车销售的机械汽车产业集群;二是以大丰、射阳为龙头,建设纺织、印染、纺织机械、服装生产的纺织产业集群。三是以滨海、响水为龙头,建设盐化工、精细化工、环保产业的化工产业集聚。四是以亭湖、盐都区为龙头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五是以大丰港为龙头,包括响水港、滨海港,大力发展港口产业集聚。六是以高速公路枢纽互通节点区,建设物流园区。
各城市根据在区位、交通、经济技术基础、科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项优势,提出产业分工方案,逐步形成分工合理、产业互补、定位明确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各地区通过产业链条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
3.加快沿海小城镇建设,构建合理城镇体系,促进沿海产业开发
盐城沿海岸线沿线没有城市,中心城镇的规模普遍偏低,缺乏对地区经济的组织带动作用,这样的城市分布很难使人流、物流在沿海集聚,临海产业带很难形成规模。沿海产业发展离不开城市有效的组织,当前城市区域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表明城市在带动周边经济的功能与作用。
因此应强化中心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形成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的良好局面,这些离不开合理城镇体系的构建。盐城市应以市区为中心城市,7个县城为中心城镇,5万人口以上的城镇为次级城镇,这些城镇构成城镇体系。依托海调整与盐淮高速等快速干道轴线与其周边城镇和工业园区共同构成盐城两大沿海经济走廊,通过产业错位与互补,产业链延伸,实现城镇之间的互动、合作与竞争。
4.区域合作互动机制的建立
沿海地域经济发展除了立足于盐城的合理空间开发,也要放眼于宏观区域发展,注重区域产业的合作。一方面,是市内地区间的合作,城镇与乡村、港口与城镇、滩涂农场与城市之间是通过产业链条联系起来,最终可促进地方经济整合,增强地方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深化省内其它各市及上海在交通、科技开发、信息网络、生态环境治理,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协调区内市场竞争规则,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其同市场。消除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的障碍,加强产业合作,在更广的领域和更高层次上促进区域经济的优化布局和产业的集聚发展。密切与沿江产业带和东陇海产业带的联系,全方位融入到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最后,加强与外省市和国外企业界的经济联系,为盐城沿海开发创造更多的机遇。

金融危机对盐城经济运行影响的初步分析

朱 杰 孔明明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已呈现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之势。金融危机对盐城市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最近,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调查与分析。
一、盐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
由于盐城市金融机构、企业融资结构相对单一,外贸依存度不高,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有限。所以,1~10月盐城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234.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9%,增幅位居全省前五位,苏北第二位。
一是工业快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1~10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0.44亿元,完成确保目标的89.8%,工作目标的88.2%,同比增长18.7%,增幅在全省各市排第四位,比全省增幅高3.3个百分点。
二是投资快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1~10月份,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9.21亿元,完成确保目标的87.4%,工作目标的78.3%,同比增长40.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7.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6%。
三是消费快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39.49亿元,完成确保目标的87.9%,工作目标的86.2%,同比增长25.2%,增幅居全省各市之首。
四是外贸快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1~10月,全市出口总额17.84亿美元,同比增长55.0%,增幅列全省第二,完成确保目标的104.6%,工作目标的100.5%,提前两月完成全年目标;前三季度注册外资实际到账6.65亿美元,同比增长23.1%。
五是财税快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1~10月,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73.11亿元,完成确保目标的85.9%,工作目标的81.2%,同比增长36.7%。其中,税收收入56.90亿元,增长37.4%;非税收入完成16.21亿元,增长34.3%。
六是金融稳定运行的基本面没有变。10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63.43亿元,比年初增加180.6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38.28亿元,比年初增加136.84亿元,同比多增89.36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33.33亿元,比年初增加100.25亿元。
七是收入大幅增加的基本面没有变。1~11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25元,增长13.9%;农民现金收入前三季度为5691元,增长17.5%。
八是物价指数回落的基本面没有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月上涨3.6%,比9月下降1.2个百分点;1~10月上涨5.6%,比1~9月下降0.2个百分点。
二、危机对盐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始显现
由于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和传导效应的作用,对盐城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也开始显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速开始回落。1~10月,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1~9月有所回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回落0.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回落1.1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幅回落1.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回落1个百分点。
二是部分行业生产下滑。进出口增速明显回落。10月份,全市出口增长19.2%,低于上年同期增速3.1个百分点,低于9月份增速2.3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5.6%,低于上年同期增速9.9个百分点,低于9月份增速5.7个百分点。其中,加工贸易进口增速回落尤为明显。8月份和9月份当月增速维持在3%;10月份仅增长1.9%,低于上年同期增速16.6个百分点。10月份钢材、钢坯、未锻轧铝、焦炭等产品出口量比上月明显减少。纺织原料、纸及纸板、钢坯及粗锻件等一些资源类产品进口继续减少。房地产销售下降。1~9月、1~10月房地产投资连续两个月下滑,1~9月份增幅比1~8月份下降8.8个百分点,1~10月增幅比1~9月份下降3.1个百分点。电力生产下降。1~10月份,电力生产下降5.5%。
三是招商引资难度加大。由于出口行业受挫,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内向型企业因为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出现困难,使企业景气指数下降,致使投资者投资信心不足,给招商引资带来困难:难得招到好项目;有的意向性甚至签约的项目发生动摇;落地的项目有的不能如期竣工投产。
四是市场消费明显降温。全球的经济衰退,促使石油、钢材等价格聚集暴降,客观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促使消费品市场呈现下降趋势。近几个月CPI环比下降和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说明此种情况已经开始显现。
五是民工回流带来压力。受美国金融危机和国内投资信心不足的双重影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大幅下降,造成民工回流。随着危机的次级影响,打工返乡人员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一方面会使收入下降,另一面给社会保障和就业带来压力,同时也会对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盐城市抵御危机冲击的有利条件
虽然金融危机对盐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始显现,但我们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并且机遇大于挑战。综合起来看,盐城市抵御金融危机的有利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央和省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的实施会增强抵抗力。面对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相继采取了十大措施,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先是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9月份、10月份减息3次。随后,财政近期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项目,其中今年年底前增加投资1千亿元,并将提前启动“十一五”后二年的实施项目。4万亿投资总额相当于2009年GDP的12%、占到GDP每年投资的5%左右,对经济增长会产生很大推动作用。同时,江苏省也出台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社会建设、扩大外贸出口、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银行信贷力度和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等10项措施,将有效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也必将拉动盐城经济的增长。
2.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升级会增强抵抗力。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上海、浙江和江苏省苏南等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为避免危机影响,降低生产成本,部分产业会加快向盐城市转移。盐城作为接受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作用将会更加明显。同时回流民工聚集了一批熟练技术工人,为盐城扩大生产和产业调整、升级储备了人力资源。
3.盐城市快速发展惯性的延伸会增强抵抗力。盐城市自2005年以来,GDP增长14.3%、15.0%、15.0%。2008年预计增长13.9%。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10项政策措施,切实增加有效投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全市13个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年底前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98.4亿元,主要涉及装备制造、光伏电子、基础化工和服务业等重点发展领域,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磊达钢帘线二期工程、光伏太阳能二期等项目投资额超过15亿元,这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将有效促进盐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强劲拉动经济增长。

“如何打响盐城特产文化牌”新闻专题调查

姜 琰


  近年来,随着盐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广大特产企业的迅猛崛起,盐城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中,东台发绣、射阳菊花茶、滨海何首乌、盐城醉螺和糖麻花等地方特产在成为我们“城市名片”的同时,也把盐城特产文化和风土人情传播到全国各地。正因如此,“如何弘扬盐城特产文化”,也成为当前人们较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刻不容缓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短短数年之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以往让盐城人颇感陌生的概念,已经成为社会认知度较高的词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承保护好盐城市的民间传统工艺文化,就是守护盐城的精神家园和延续我们的血脉灵魂。
作为盐城市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文化,东台发绣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组织的民间艺术普查中,被确立为我省14个民间保护项目首批试点之一,并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然而,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差异、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使盐城市以东台发绣为代表的民间传统工艺文化面临资源缺乏整合,市场无序竞争和企业各自为战等传承与保护的困境。
有关人士表示,2006年3月有关部门为规范东台发绣行业的管理,专门重新组织成立了东台发绣行业协会,2007年东台荣获“中国发绣艺术之乡”称号后,有关方面为整合东台发绣行业资源,又成立了“中国东台发绣艺术馆”。作为国内唯一的集研制、创新、交流和展示发绣瑰宝的艺术殿堂,该馆的发绣藏品涵盖了东台地区的发绣艺术精品,其中很多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博览会荣获金奖,充分反映了发绣艺术的地方文化特色,体现了发绣艺术的最高境界,展示了东台发绣卓越成就。东台发绣艺术馆馆长陈德中表示,发绣艺术馆的成立肩负着传承和保护东台发绣文化艺术的重任。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原本承载着各级领导打造城市名片与发展文化产业的殷切希望,以及寄托了发绣界人士传承和保护东台发绣民间传统文化美好希望的“中国东台发绣艺术馆”,在2007年11月18日作为东台建市20周年庆典主题活动之一,隆重举行了开馆典礼暨“中国东台发绣艺术之乡”授牌仪式以及“江苏省首届发绣艺术精品博览会”大型展示活动后,上千平方米的展厅、上百种发绣精品并没有引来所期望的观者如潮,这也使发绣艺术馆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草草关门吧,对不起关心东台发绣的各级领导,更辜负了热爱东台发绣的盐城人民的期望;苦苦支撑吧,研究经费、培训经费、日常开支等难以为继。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专家认为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刻不容缓,有关部门应将东台发绣定位为盐城市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同时制定发绣保护工程总体规划,出台发绣艺术产业化发展优惠政策,结合省有关部门下拨的扶持资金,解决发绣艺术馆人才的后顾之忧,并利用部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在东台发绣的传承、保护与人才培训、技术研究等方面给予扶持。
观念创新方能做大市场
盐城特产作为文化底蕴深厚与工艺历史悠久的地方特色产品,如何创新也是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家以及消费者关注的要点之一。一位市区的读者说她发现身边的不少人,包括她自己都越来越不喜欢吃阜宁大糕了,几十年来都是一个口味,没有改进和创新,无法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更何况现在市场上同类的食品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创新是绝对不行的。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围绕市场转换是发展盐城特产的根本,和时代结合进行不断创新是手段。这一点在同样也是盐城市著名的地方传统特产藕粉圆的身上得到了印证,由于根据市场需求采取了“与时俱进”的生产工艺创新,盐城威肴食品及时推出了无糖、咸味、果味等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多种口味的藕粉圆,因此其张庄“威肴”牌藕粉圆深受市场青睐,并迅速发展成为同类产品的领先品牌。除了对内馅口味进行创新以外,威肴食品还专门对藕粉圆的生产原料进行创新,其最新推出的桂圆藕粉、枸杞藕粉、红枣藕粉、莲子和桂花藕粉等速溶藕粉,不仅填补了盐城市场空白,而且很受市场欢迎。
作为盐城市各界人士对外交流、传递友谊和亲情的重要媒介,盐城特产的消费领域呈现“四大升级”现象,即社会需求升级、文化内涵升级、产品档次升级、消费方式升级。市场需求的变化迫切要求盐城特产进行包装创新,对此,营销界有句顺口溜: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文化。“没有好的包装,就没有好的产品。”盐城工学院教授倪自银指出,盐城市广大特产企业应充分发挥文化营销的魅力,大打文化牌。
倪自银认为,当前盐城特产首先要进行包装文化创新。可以设计成具有浓郁盐文化和东方湿地以及红色经典与水绿盐城色彩包装,点缀芦荡、滩涂、黄海、盐场、风车、麋鹿、丹顶鹤、大铜马、泰山庙、串场河、大纵湖等元素;外包装可以印上宣传语“一袋尽揽,盐城特产”、“也许,我们都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的亲人,想念家乡的味道,——盐城特产礼包,礼到、福到、情到、心到!”激起人们对家乡的美好回忆。同时可以在盐城特产包装内放置特产典故集,礼包内置的“盐城特产典故集”将每样特产文化渊源娓娓道来,提升盐城特产文化内涵,让特产文化看得见、吃得着。
“应该告诉人们什么是盐城特产,应该在盐城各地广为宣传。”倪自银教授说,“特产是一种商品,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盐城应该推出特产文化,弘扬特产文化。”正如那句“酒好也要勤吆喝”的俗语,信息社会,特产行业也离不开吆喝。目前,盐城的许多特产经营者只重视价格诱人,对自身品牌的宣传却不够重视。殊不知,特产的特色是需要广泛的宣传才能推广开的。而在低层次的竞争层次上玩价格大战,最终将失去特产的消费市场。其实,现在的消费者更重视特产的品牌创新、产品创新和包装创新等,谈到价格,只要合理就会购买和消费。
“知名不等于不要做宣传”,盐城的特产由于市场发展迅速,各种特产情况发展不一,因此在品牌宣传方面做的还不够。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产业分散资金限制是主要原因,因为特产的经营者是群体,因此某一个经营者率先起来做宣传,受益的往往也包括竞争对手。事实上,市场需要先行者,在先行中做大做强的先行者因为付出了更高的成本,往往会获得更高的宣传回报。
盐城特产作为盐城形象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们的前途命运牵动了许多人的心。目前在众多的盐城特产中,除了一些主要品牌还能看到有关宣传外,很多特产企业几乎就要淡出人们的视线。专家们强调,特产文化的弘扬需要方方面面的行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社会舆论的支持尤为重要。
业内人士表示,特产和地区的文化、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许多盐城特产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问题的关键是特产企业的经营者有没有进行观念创新,因为特产也是商品,是商品就必须交易,没有交易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的商品就没有生命力;所以说,只有观念创新才能做大盐城特产市场,才能弘扬盐城特产文化。
在异质化竞争中寻求“蓝海”
当前的盐城特产市场,普遍存在着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一个特色产品有几十家企业生产,大企业被小作坊包围导致盐城特产品牌缺乏放大效应。“原创者前面撒网,跟风者后面捕鱼”,由于盲目跟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盐城地方特产很容易遭到仿制和假冒,真正的品牌企业和产品因此受损严重。
在“中国首乌之乡”的滨海,生产和销售盐城特产何首乌的厂商就有近20家,其中注册品牌的有15家企业,通QS质量安全认证的只有两三家,大多数都是小作坊。在我市首乌食品加工制造业中首家通过QS质量安全认证的盐城金首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2001年创立以来,借助原材料产地的独特地理优势,致力于首乌的种植、研制和开发,其推出的“爱生”牌首乌已成为同行业中惟一的“盐城市接待用品”、“江苏省名牌产品”,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该公司负责人徐跃认为,一些三无产品和“李鬼首乌”企业的客观存在及其不规范竞争行为,已经使被誉为四大仙草之一的盐城特产“何首乌”面临无序竞争的危机。
目前,盐城特产市场的正宗首乌粉售价为三十多元每公斤,而一些小作坊粗制滥造的假冒伪劣产品售价只有几块钱每公斤。同一产地的滨海首乌粉售价差距如此惊人,不禁让人产生困惑。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正宗的鲜首乌每公斤售价为5元钱,而加工生产出每公斤的首乌粉至少需要7公斤的鲜首乌,因此成品每公斤的首乌粉仅原料成本就要三十多元,这还不包括其水电费、人工和运输等成本在内。而假冒伪劣产品往往采用2-4元每公斤的山东玉米淀粉为生产原料,加入食用胶和何首乌味的食用香精,再进行包装后便摇身一变,成为盐城特产“滨海首乌粉”,对消费者而言,如果不认牌子购买,结果只能是“真假难辨”。
在产品同质化竞争同样激烈的古镇伍佑,盐城特产醉螺的生产企业将近20家,这当中大企业和小作坊在市场上并存,所有产品均冠名为“伍佑醉螺”在盐城特产市场上“鱼龙混杂”。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比较好的伍佑醉螺售价为40-60元每公斤,差的只有6-8元每公斤。盐城市合成昌食品有限公司是伍佑镇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盐城特产生产企业,其出品的“伍佑”牌和“双龙牌”醉螺与糖麻花不仅是盐城市接待用品,而且还在同行业中首家通过了QS质量安全认证。该公司负责人潘桂山表示,伍佑醉螺品质的优劣取决于成品的无沙率,优等品的无沙率高达95%以上,也就是说有沙的醉螺占整瓶产品不到5%,而劣质产品的有沙率多达20%以上。
一般而言,醉螺原料采购的最佳季节在小暑和大伏前后,这一时令的泥螺鲜活度高,吐沙率高,因而其原料供应价为50多元每公斤,而过了此季节的泥螺由于生卵产仔、个小体瘦,加之鲜活度较低,从而导致无沙率较低,其成本售价因此只有4~6元每公斤。普通消费者由于购买了低价低质的醉螺,结果误以为所有的伍佑醉螺都是有沙的,从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品牌形象。
与滨海首乌、伍佑醉螺和东台发绣同样陷入同质化竞争“红海之战”中的盐城特产还有很多。然而,在“中国菊花药材之乡”的射阳洋马,江苏天马菊花制品有限公司通过差异化营销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从而成功地寻到“蓝海”的实战模式,值得广大盐城特产企业借鉴。
在十里菊香的射阳洋马药材工业园,生产销售菊花制品的厂家几乎占据了洋马镇西侧的一条街,在不到数里路的菊花一条街上有近10家的菊花生产企业“扎堆”竞争。为了抢占高端市场、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潭”,“天马菊花”引进数十万元的大型微波杀青烘干设备,同时与科研院校协作生产出国际领先的富硒菊花茶,其微波菊花茶由于品质卓越,迅速成为盐城特产市场的新秀。该公司负责人凌如文认为,企业要想“出人头地”,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依靠拥有的核心技术提高盐城特产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天马菊花”除了在同行业首家通过QS认证外,还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列,企业因此也从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中成功突围,开创出了市场销售的新“蓝海”。
依托资源优势舞活经济龙头
俗话说:“有得梧桐树,招得金凤凰”。作为占有全省近三分之二海岸线的东部沿海新兴都市,盐城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无论是世界级品质的湿地生态资源,还是每年以10多平方公里速度向大海延伸的滩涂海域,以及首乌、菊花、盐蒿、海蜇、泥螺等自然物产,都使物华天宝的盐城闻名遐迩。
然而,对于盐城本土的地方特产生产销售厂商而言,如何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与品牌优势,促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进而依托这些优势舞活特色经济龙头,已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市场为主,品牌先行”。在日趋激烈的盐城特产市场竞争中,谁先获得了品牌资源,谁就把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谁就拥有了属地特产资源的主导权。令人欣慰的是,当前盐城市各地已有不少企业认识到这一点,并已开始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盐城特产深加工业和特种养殖业,在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各地特色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并且成功地开辟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麋鹿之乡”的大丰,以“做世界第一品牌的虾酱”而蜚声业界的福到乐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紧紧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将大丰沿海天然近海淡海水交界水域特产的虾仔进行深加工。由于该特产虾种体重只有0.006克、体长仅有0.8厘米,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小虾仔,富含钙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因而经过传统与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的独特生产工艺,并摒弃卤渍、发酵等粗制方式后,“福到乐”生产出的具有浓郁沿海地方特色的虾酱、虾黄酱、虾辣酱等系列特色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大丰“福到乐”虾酱利用“小虾仔”做好了特产资源产品深加工“大文章”的同时,也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人民日报》“国民经济”版和“人民网”对此曾专门给予报道。如今,福到乐虾酱已成为盐城特产业的一朵奇葩。
在“首乌之乡”的滨海,盐城海苑食品有限公司借助滨海港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精选滨海无污染的海域、侵蚀性海岸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所出产的品质优良、全国闻名的特产海蜇为原料,采用独特的生产工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深加工而成的产品,既保留了盐城市海蜇特有的脆嫩感和富含的微量元素,又为消费者馈赠亲友和旅行食用提供了方便和美味。“海苑海蜇”借助地方资源优势形成了自身的品牌优势,目前企业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专业海蜇加工企业,产品在辐射华东六省一市及北京等省市的同时,也成为盐城市接待用品、盐城市名牌产品以及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
将资源优势在深加工中升值的还有盐城市亭湖区的“乡绿食品”,其主打产品“首乌野菜丸”采用盐城特产何首乌和盐蒿菜为原料,其盐蒿野菜内馅和首乌粉经过科学配方以及现代工艺加工,便成为兼具盐城市地方特产“何首乌”和“盐蒿菜”双重养生功效的新型盐阜特产,产品推出后深受消费者喜爱,并通过“奥运美食产品全国总决选”,成为“奥运美食推荐产品”。在此基础上,乡绿食品开拓创新、稳步发展,成功走出了“依托资源优势一品多发”的新路子,其新品“稻香肉”以盐城特产的糯米、猪肉为原料,以当地农户加工的稻草为包装材料,不仅打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带动了农民增收。
不仅是农产品深加工,就连特种水产与畜禽养殖,盐城市地方特产企业也开始注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在水乡大纵湖,盐城市陈长荣生态大闸蟹有限公司借助盐城唯一过水性淡水湖泊的资源优势,进行大纵湖清水生态大闸解和生态龙虾的生态养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日前,“陈长荣”牌大纵湖生态大闸蟹和生态龙虾凭着其一等一级的品质以及“好水出好蟹”、“好湖好水好龙虾”的独特定位,成为大名鼎鼎的盐城特产。同样是在盐都,由我市宏业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的乡村绿色生态草鸡园,采用盐城市特产资源射阳菊花、滨海首乌以及当归、枸杞、金银花等纯天然中药喂养草鸡,其“乡侬”牌中药草鸡蛋一经推出,便成为风靡大江南北的盐城特产。
大丰福到乐虾酱、滨海海苑海蜇、亭湖乡绿首乌野菜丸和稻香肉、陈长荣大纵湖生态大闸蟹、盐都乡侬中药草鸡蛋借助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特种水产以及畜禽养殖的成功之路,无不启示着盐城特产行业的从业者,只有整合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才能发挥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稳固质量安全防线迫在眉睫
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一周时间,为确保盐城市销往奥运承办城市的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奥运期间全市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为确保奥运会成功举办作出积极贡献,当前盐城市正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奥运食品安全百日专项整治工作;其中,农产品、水产品、豆制品、肉及肉制品、熟食品以及地方特色产品等成为本次专项整治的重点产品。
而在我们众所周知的盐城特产中,滨海何首乌、射阳菊花茶、葛武嫩姜片、张庄藕粉圆等属于农产品深加工范畴,大纵湖生态大闸蟹、滨海海蜇、大丰虾酱、伍佑醉螺、马荡醉蟹等分别为特种水产品养殖及海产品深加工项目,硕集卜页、后港香干等是豆制品,秦南水牛肉、东台烤乳猪等为肉及肉制品,伍佑糖麻花、阜宁大糕等则属于熟食品。在这些著名的盐城地方特色产品中,许多品牌已经成为盐城市各界人士对外交流、传递友谊和亲情的重要媒介,更有甚者由于其生产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并且文化底蕴深厚,因而在成为我们“城市名片”的同时,也把盐城特产文化和风土人情传播到全市各地。
特产是一种商品,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还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不少有识之士因此担忧,作为盐城形象的一部分,盐城特产的质量安全如果得不到有效地保障,那么其结果不仅会影响整个盐城特产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而且将有损盐城的城市形象。事实上,当前的盐城特产市场,普遍存在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一个特色产品往往有几十家特产企业生产,大企业被小作坊包围;由于竞争激烈,少数“三无”作坊以及“李鬼”企业不惜铤而走险、疯狂造假,许多盐城特产也因此面临产品质量安全的新挑战。
虽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有关部门规定凡是食品必须经过质量安全认证,销售时必须有Q字母内套有S图案的QS标志,没有QS质量安全认证标志的,不能进入市场销售;但是受利益驱动经济因素影响,仍有少数商家向外地游客出售没有QS认证标志的产品,甚至以次充好,销售过期变质的食品。而不知情的外地游客上当后,会误认为整个盐城特产的质量就是这样的,从而破坏了盐城特产的声誉,使品牌文化毁于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任由类似现象蔓延下去,盐城地方的特产资源将遭到严重破坏,而且会给特产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留下不良的后遗症。因此而言,从“弘扬盐城特产文化”这一层面来看,稳固质量安全防线迫在眉睫。
令人欣慰的是,盐城市许多盐城特产品牌企业,包括爱生首乌、海苑海蜇、天马菊花、双龙醉螺和糖麻花等已率先在各自的行业中通过了QS质量安全认证。此外,盐城市有关部门围绕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目标,已对45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529家小作坊实行了分类监管,与1514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并对10类产品建立了质量档案。目前,全市295家食品企业9类69种产品全部进入电子监管网络,487家获证规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通过QS认证。与此同时,关闭无证加工企业38家,捣毁制假窝点26个,为消费者避免和挽回损失444万元。
尽管政府在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仅仅靠政府是不够的。有关专家建议,当前全市各地应当从“质量安全重于泰山,稳固防线迫在眉睫”的高度,协调统一、高效运转,举全社会之力,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各项措施,使盐城特产百无一失,真正成为盐城的城市名片。
“墙内开花”还须“墙外飘香”
当前的盐城特产市场,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每到端午、中秋和春节等传统佳节,以及五一小长假或十一黄金周等旅游旺季,产品便供不应求;然而,“火爆”往往是一时的,很多盐城特产在平时销售相对平淡,更难走出本地市场。
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了盐城特产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难飘香”的现象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生产环节来看,目前盐城特产行业较为参差不齐,除了海苑海蜇、爱生首乌、天马菊花、乡绿首乌野菜丸、威肴藕粉圆、伍佑双龙醉螺糖麻花、福到乐虾酱、陈长荣大纵湖生态大闸蟹等规模较大的企业之外,更多的是大量分散的小作坊与之长期并存,而且共享同一特产名称。尽管国家有相关的原产地保护政策,但不少区域保护外的企业也使用地方特产名称,使得盐城特产鱼龙混杂。除了名称散乱使用之外,许多小作坊偷工减料、压价竞争也导致整个行业美誉度下降。
有关人士因此担忧,盐城特产也会发生“公地悲剧”。在经济学中,“公地悲剧”是个常用词汇,说的是在一个牧场里,牧场是公有的,而畜群是个人的,每个牧民都想多赚钱,于是便无节制地增加牛羊数量,结果牧场因为过度放牧而成了不毛之地。由于特产的地域性很强,所以一些地方特产也成了一块“公地”,许多想沾“公地”光的纷纷搭车寄生、鱼目混珠,结果是有人上树摘果,却无人给树浇水施肥。这种不规范的竞争行为,也导致盐城特产市场存在“包装低劣、档次不够”、“营销贫乏,生产容易销售难”、“升级换代缓慢,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策划,宣传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继而也导致了盐城特产“墙内开花、墙外难香”现象的产生。
面对这一尴尬的现状,盐城特产崛起之路在何方?盐城特产将如何穿上“嫁衣”走出“深闺”?如何做大做强盐城特产产业,使其从“下里巴人”变成“阳春白雪”?有关专家认为,盐城特产只有立足盐城才能走出盐城,才能“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引导,根据当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筛选有特色、有市场、有深度开发潜力和较高经济效益的盐城特产,规模推进,重点培育主导产业,同时要让盐城特产有品有名,积极为盐城特产扶优祛劣,确立盐城特产的名牌战略。
在遵循“政府牵头,部门配合,企业自主,市场运作”多管齐下的原则下,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为盐城特产创建品牌,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档次、提升地域特产附加值和品牌效益以及规范盐城特产市场竞争行为提供良好的环境。而对于广大盐城特产生产企业而言,首先要正确地进行市场定位,针对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不同消费需求,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做到“淡季不淡”;此外,必须根本改变满足于自给自足生产模式,坐在地头等待买主上门的“小农”意识和“坐商”观念。事实上,只有“走出去”,认识市场,了解市场,才能占有市场,才能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趋势来调整产品结构,赢得消费者认可,从而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真正地“立足盐城并走出盐城”,进而实现“墙内开花墙外香”。
可以佐证的是,东台西瓜已成为盐城特产“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成功范例。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下,东台瓜农注意研究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引进新品并迅速占领市场,使东台西瓜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的证明商标,并一举拿下“中国名牌”称号,使东台西瓜成为瓜类作物的全国名牌,东台也因此被评为“中国西瓜之乡”。目前,东台西瓜不仅成为深受本地消费者喜爱的本地特产畅销品牌,而且远销到鄂、闽、川、湘、粤等省以及上海、杭州、南京以及苏锡常等地。
这也说明,盐城特产要打响文化牌,“墙内开花”还须“墙外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