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管理

【概 况】 2009年,全市经贸系统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工作主线,应对宏观形势新变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危中寻机、难中求进,营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全市工商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工业经济平稳向上。年内,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4.2亿元,同比增长16.7%,增幅列全省第五,达到年度计划目标要求。
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年内,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投资824.8亿元,同比增长35.1%,增幅列全省第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10项,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3项;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10项;新增储备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项,累计在手5亿元以上重大储备项目达152项。
主导产业走势趋稳。年内,汽车产业高位增长,全年产销各类汽车24.1万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44.7%;纺织产业稳中有升,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1亿元,同比增长23.6%;装备制造业运行平稳,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9.8亿元,同比增长36.7%;化工产业下行见底,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7.9亿元,同比增长15.7%。风电装备、环保等新兴产业加速兴起,成为工业经济新亮点。
民营经济增势较强。年内,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6.4万户,新发展私营企业2.25万户,新增注册资本7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5%、23.63%、67.62%,累计增幅分别列全省第二、第一、第一。
节能降耗成效较好。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894吨标准煤,比上年末下降8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0.684吨标准煤,比上年末下降5.5个百分点。
商贸流通实绩明显。年内,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47亿元,同比增长19.2%,增幅列全省第一。全年商贸流通业可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全市服务业GDP比重达33%,占全市GDP比重11%左右。
【保增长工作】 一是加工业运行调节。建立健全工业运行监控体系,完善经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工业用电日报分析制度、工业形势月分析季通报制度以及关键时间节点周分析、旬分析、月通报制度,准确把握运行动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积极寻求对策措施,对宏观经济动向和全市工业发展走势把握能力明显提升,充分保障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二是加大要素协调力度。优化银企合作模式,基本实现银企合作由企业单体授信向产业综合授信发展,由缓解资金缺口向战略合作转变,全年共组织126场次银企对接活动,合计意向授信规模68.1亿元,有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截至年底,全市银行贷款占工业投资比重达18.2%,比上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做好电力、燃气、蒸汽等生产要素协调调度,确保夏冬两季高峰期间企业生产要素有序使用。做好煤炭物资运输管理,全年共协调300多万吨电煤优先过闸。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围绕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政策,组织开展30多场次宣传解读活动,收集整理《盐城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汇编》印发给全市4000户中小企业,将《江苏省工业企业发展政策解读汇编》分发给全市3000户规模以上企业。另一方面做好政策落实工作,围绕争取国家工业结构调整资金、省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专项引导资金等扶持政策,不断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全力向上争取,推动引导全市各层各级进一步加大对工商企业发展扶持力度,积极落实市区纺织企业过桥资金政策,全年共为全市工商业企业争取和落实各类扶持资金3亿元。四是加大三服务工作力度。认真履行市“三服务”活动办公室职责,着重做好上下协调、活动组织、督查通报等工作,保证全市“三服务”日常运转。同时,深入抓好企业问题解决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反映问题收集、梳理、交办、反馈、跟踪、督查机制,建立问题办理基础台账,全年共收集各类问2500多个,直接帮助协调解决2424个,向三区和相关部门交办107个。
【扩内需工作】 一是推进“三百工程”。把握项目立市、项目兴市的理念,全力以赴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开发与建设。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项目观摩“家家到”活动和竣工项目督查考核活动,完善竣工项目县处级领导挂钩服务责任制,重大项目市四套班子和县区党政正职交流点评制,保证重大项目建设任务完成。通过重抓三百工程,全市工业投资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度增幅全省排名第四,年度总量排名全省第七,苏北第一。夯实新增长点项目投产达效工作,建立完善省市新增长点台账,出台《关于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投产达效工作的意见》,逐月逐季抓好分析督查推进工作,全年新增长点项目投产率99%,比上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长点项目完成开票销售116.2亿元,新增销售31.8亿元。二是推进产业招商。围绕环保产业招商主题,组织上海、北京、盐城专题招商推介会,签约环保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38亿元,达成投资意向项目5个、总投资7.7亿元,与中国建材签订了环保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建设协议、与中国产业报协会签订推进环保产业发展框架协议。围绕民营经济招商主题,组织台州、绍兴等地民营经济合作恳谈会,签约项目60个,投资总额80多亿元,项目年内履约率达70%。积极协办海盐文化节经贸委洽谈会、丹顶鹤国际生态旅游节经贸洽谈会、杭州城建招商推介会、四川灾区产业援建推介会、投资盐城大型电视评选活动等。在承担市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督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同时,积极抓好机关招商引资工作,市经贸委机关全年共招引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22.8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三是帮助开拓市场。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市场开拓的八条措施》,《关于促进盐城地产品销售的奖励实施办法》,《开展大宗工业产品市场开拓活动方案》,组织开展地产品进商场、超市对接活动,电网装备推介活动等,排出市直部门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促进拓宽市场重点任务分解表,协调市直部门网站免费为地方名特优产品宣传。组织工商企业参加跨采会,签订供货协议及合同18.29亿元;组织知名企业、名特优产品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武汉、西安、沈阳系列展销活动,累计实现交易额3.08亿元,成交额名列苏北前茅。组织机械装备企业参加中国装备制造业配套对接洽谈会,签订项目109个,协议金额2.46亿元。组织企业参加“5·18”重点产业规划展示暨地方产品展销会、第十一届江苏国际服装节、台湾海峡两岸纺织展、广交会、中国工业品博览会等一系列活动,帮助企业展示形象,争取订单。
【调结构工作】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坚持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路子不动摇,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制定《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意见》、《盐城市沿海开发工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完善《纺织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纺织、机械装备、化工、环保等四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纲要,编制全市水泥、印染行业技术改造发展规划,制定《加快推进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的意见》。通过一年时间的组织实施,全市汽车、机械装备、纺织、化工等主导产业规模、能级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东风悦达起亚汽车产销均创历史新高;风能装备、环保、物流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华锐风电年内已实现销售近20亿元;石油机械、绿色照明等特色产业加速集聚,连获国字头基地荣誉称号,产业集聚度和知名度明显提升。二是调整企业结构。组织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完善50强工业企业培育机制,确定20户企业和项目作为50亿元以上大企业目标加以培植,定期举办咨询辅导活动,提供点对点服务;组织实施科技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组织指导企业编撰三年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市区科技成长型企业发展的意见》,千方百计推进成长型企业加快做大做强;组织实施企业重组上市工程,全年累计重组企业236多户,重组资产总40亿元,其中重组方为市内企业95户,省外企业106户,港澳台地区企业16户,国外企业19户,被重组企业依托外力,基本实现资本扩张、规模扩大、企业做强的目标。中联电器在创业板顺利上市,辉丰农化上市工作也有序推进。三是调整投资结构。一方面提升传统产业投资质量,全市化工、纺织项目数量有所下降,但项目单体规模明显增加,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改善,逐步向规模化和高端化发展,向产业链后道延伸,如东华纺织、大和氯碱苯胺等项目。另一方面加快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进程,对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实行招商、立项、审批、建设、投产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四是调整载体结构。组织引导11个省级开发区、两个化工集中区等重点园区按照全市产业定位和项目布局要求,不断增强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能力建设,加快向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园区重大产业项目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各地重大项目基本实现集中建设、集聚发展。制定《农药专业园区发展规划》,做好大市区范围内环保产业园、风电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国际软件园等优势特色园区建设推进工作,突出盐城环保产业园建设,立足“科技立园、生态建园、特色兴园、创新活园”的战略思路,明确盐城环保产业园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制定出台《推进江苏盐城环保产业园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意见》,环保产业园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加大51个中小企业园建设力度,全年中小企业园新建标准厂房154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中小企业549户。
【转方式工作】 一是抓节能降耗。加大节能工作力度,建立全市节能项目库,年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68个,节能21.5万吨标准煤;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督管理,重点监测能耗3000吨标煤以上投资项目以及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用能企业;对大市区20家重点企业开展免费节能服务,年节约标煤3.5万吨;推介企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帮助企业拓宽资金渠道;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国能生物质发电项目、国信生物质发电项目、永林公司生物柴油项目均进入正常生产。加大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工作力度,推广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工作经验,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年通过企业57家,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89家,年利用粉煤灰300万吨、煤渣100万吨、煤矸石30万吨、废塑料、尼龙830吨。不断加强节能宣传和培训,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和节能全民行动,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节能意识。二是抓自主创新。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年新发展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实现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重大突破;新发展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5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数量继续稳居苏北前列;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工作,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均有多家产学研究合作伙伴;大力推进企业新产品开发,编制全市重点新产品专项计划,全年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千余种,达到省级以上水平近200种。扎实推全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草拟《关于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产业发展的意见》。三是抓化工专项整治。着重做好水源地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引导各地制定水源地化工企业整治方案,实行一个部门负责一个企业,包保责任,其中市区水源地化工生产企业于4月底全部关停并拆除生产设备,通榆河保护区内化工生产企业于7月底全部关停并整治到位。截至年底,全市各地共关闭化工企业390家,搬迁59家,转产非化工产品企业44家,合计493家,占整治之初全部化工企业67.07%。
【全民创业】 一是宣传弘扬创业文化。联合盐城电视台、《盐阜大众报》开设“创业者之路”专栏,全年完成89名创业典型深度报导,举办两期创业主题电视交流节目。引导全市各地选树近百名创业典型,深入到机关、高校、社区和农村巡回演讲近百场,从中选出12名创业典型录制电视演讲专题片,向全市反复播出。二是重点重抓破解创业难题。大力推进融资平台建设,全市10个政策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总额达10.7亿元,其中8家注册资本超亿元。大力推进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市县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新发展25家示范性服务机构,以重点园区为依托发展近200家各类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创业辅导、技能培训、技术支持、会计代理、管理咨询、信息化推广、融资担保、商务营销等多内容、多形式的服务。三是结对帮扶培育创业主体。深入开展“百镇千村”和“千村万户”帮扶创业行动,组织万名机关干部开展结对帮扶创业的活动,截至年底,有1万多名已开始创业但无证经营的农民领取营业执照,步入规范经营,另有2万多名创业的农民在帮扶行动中走上创业之路。四是常抓不懈强化创业领导。全市上下建立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基本做到工作环节紧扣,每个月公布一次创业指标完成情况,每两月组织一次督查,每季度召开一次点评会议,推动民营经济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全年开展为创业者集中免费发证照活动,小本致富创业项目推介会,青年、妇女创业项目大赛等,取得较好的效果。
【工商协调联动】 一是做好市场监测保供工作。建立盐城市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生活必需品监测系统、重点生产资料企业监测系统、商品应急数据库监测系统,出台《盐城市市场运行监测工作评比办法》,执行日报、周报、旬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制度。精心做好重大节日和特殊时段的市场保供,如春节期间丰富市民的菜篮子,水污染事件期间做好纯净水、矿泉水供应,甲型H1N1流感防控期间口罩、温度计、消杀用品等物资供应以及特效药品的储存。二是推进城乡流通网络现代化。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年新培植万村千乡市场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累计达15家,新建成连锁农家店707个,农家店已覆盖139乡镇,2093个行政村,累计形成销售41.1亿元。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全年新建改造农贸市场项目8个,其中竣工4个,特色小吃街、古玩字画特色街、文化休闲美食街等10个特色商业街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深化双进工程,鼓励商贸连锁企业新开社区便利店,扶持家政服务机构发展,截至年底,成功培植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1个,省级5个,市级8个。同时加快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努力打造盐城市大型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三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组织开展家电下乡,全年全市共建家电下乡网点1262家,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1.2万件,销售额4.4亿元,销售量和销售额在全省均名列前茅。组织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全年全市共回收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等旧品6.9万件;销售6.1万件,销售金额2.18亿元。组织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全年办理以旧换新及老旧汽车更新143辆,补贴资金152.1万元。四是做好流通项目跟踪服务。全力做好金鹰购物中心、汇金购物中心、内港湖商业中心、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等一批重点商贸流通项目跟踪服务,保证项目按时序推进和竣工开业。
(黄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