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盐城市委
责任编辑 高兰会

综  述

【概 况】 2009年,盐城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从主要指标看,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和农民收入水平继续领跑苏北;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第一次领先苏北。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2项主要经济指标跻身苏中。盐城的全省第一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农业、土地全省第一,经济发展一些指标也实现了领先全省。全市高效农业新增面积全省第一,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全省第一,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全省第一,汽车产销量全省第一,风电装备制造业水平全省领先。
落实政策措施,保持经济较快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市委在年初就要求各地各部门充分认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做好应对挑战、攻坚克难的充分准备,集中精力抓好保增长促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着力点放在保现有企业、保重点行业、保现实增长点上。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4%;财政总收入311.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6.8亿元,增长40.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0.44亿美元,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4.8亿元,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万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7650元,增长11.4%。一是认真落实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08年四季度以后,国家和省密集出台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全市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和挂钩服务干部的政策培训,并将60多条与盐城经济发展关联度较高的具体政策细化到企业,落实到项目,提高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的集成效应。切实抓好国家和省扩内需项目和资金争取工作,加大配套资金筹措力度,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全市共争取到中央投资项目234个,累计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7.2亿元,居全省前列。二是以深化“三服务”活动为抓手,力保企业正常运行,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0.3亿元,增长33.9%,是历年来投入最多的一年。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和监测分析力度。千方百计缓解能源、资金等生产要素供需矛盾,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制定激励政策,加强金融形势分析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鼓励和引导金融部门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全年全市贷款余额达到1053.11亿元,新增贷款323.1亿元,争取异地金融机构在盐城信贷投放突破6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抢抓三大机遇,谋划盐城跨越发展。一是抢抓江苏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把开发沿海与接轨上海结合起来,在更高层次、更大区域谋划盐城新一轮发展。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盐城新一轮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使盐城融入更大的区域空间。这2个国家战略把盐城推向新的发展平台。认真学习理解两大国家战略,解放思想,科学定位,调整和完善沿海开发总体规划、节点规划、专项规划和全市域发展规划。总结江苏沿海3市不同特点,提出错位发展、各展所长的发展思路和重点,充分发挥盐城沿海空间大、岸线长、滩涂多、“风光”好的优势,坚持走综合开发、特色发展、城乡统筹、环保优先的沿海发展之路。深入思考盐城中心城市发展与沿海开发的关系,认真研究如何把中心城市做成特大城市,如何增强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对沿海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整合港口资源,成立盐城港,明确“一港四区”功能定位,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港。继续坚持港口、港城、临港经济区“三港”联动,坚持市域范围上下左右联动,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沿海发展。坚持沿海开发工作项目化,制定沿海发展三年实施计划,确定八大类254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4600多亿元。排出向国家争取的31个牌子和功能项目,加大对接和争取力度。对66个在建在手的沿海重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强力推进。坚持以资源引产业,以开放促开发,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组织的沿海专题招商活动,并面向日韩和中国港台地区开展沿海招商,取得明显成效。成立全市沿海发展规划建设委员会,统筹沿海发展工作。建立沿海开发投融资平台,加大沿海开发筹资力度。加强对岸线、土地、盐田和“风光”等战略资源的管控,确保沿海可持续发展。把开发沿海和接轨上海结合起来,以产业接轨为重点,加大盐沪共建园区力度。提出打造长三角北翼金融高地和人才高地两大战略,为策应和实施国家战略提供支撑。二是抢抓世界经济结构变化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机遇,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保增长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上半年就结构调整问题对9个县(市、区)和市开发区进行专题调研,强调一手抓细化服务保增长,一手抓猛攻投入调结构。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新一轮结构调整的主攻点,市里重抓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县(市、区)重抓2~3个特色产业。组织编制了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振兴规划纲要,出台了区域产业定位指导意见,并按照有规划、有园区、有龙头、有品牌和政策聚焦、要素聚集、力量聚合的“四有三聚”要求,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下半年重点项目观摩“家家到”,由看企业变为既看企业更看产业,主要看特色产业;由看项目变为既看项目更看园区,主要看特色产业园区,进一步强化了培植优势特色产业的导向。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明确2名市委常委、1名副市长担任市区3个特色产业园区协调小组组长,强化高位协调。汽车产业在壮大中提升。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全年产销达到24万辆,国际汽车试验场和新能源汽车项目取得新进展。风电产业有了新突破。2个20万千瓦的风电场建成投产。引进了华锐、金风等风电装备行业领军企业,国家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落户盐城。环保产业迅速起步。重点突破环保研发和工程,引进了中建材环保研究院等研发机构,环保产业园被授予国家级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各县(市、区)培植优势特色产业的思路逐渐清晰,措施逐步加大,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正在崛起。三是抢抓十七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机遇,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的新的部署,给农业大市盐城实现新跨越带来了新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谋划盐城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着力点: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由农业产值大市向民富村强跨越;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努力实现由土地面积大市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市跨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努力实现由农产品数量大市向农产品加工强市跨越。着眼“三大跨越”,扎实开展“高效农业推进年”活动,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81万公顷,居全省前列,高效农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总体贡献份额超过50%。围绕农村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395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1万公顷,新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92个,新发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52个。按照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强市与富民互动发展、经济与社会互动发展的思路,全面启动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努力提高城乡整体发展水平。
着力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抓住重点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就业惠民,采取多种措施,重点解决返乡农民工、困难就业群体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保持了就业局势稳定。全市返乡农民工就业率达99.8%,盐城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5%。坚持把全民创业作为最大的富民工程来抓,加快园区、融资、服务三大平台建设。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2万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5万户,新增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650亿元,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整合社保政策,增加社保投入,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净增参保3.6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净增参保3万人,失业保险净增参保1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百万。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五保”供养标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落实重残人员生活救助,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深化机关干部“牵手致富”活动,全年有16万贫困人口脱贫,累计脱贫率达60%。把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作为民生之急,按期竣工市区取水口西移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7亿多元的新饮用水源工程,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所有化工企业。各县(市、区)全部建成第二取水口,并加快推进区域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采取切实措施,有力有序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二是认真办好改善民生的实事。本着既量力而行、更尽力而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市本级新增财力50%以上投向民生项目,年初安排为民兴办26件实事基本完成,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大力推进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组织实施154项市区城建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城南新区展示新的面貌。加大对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群众体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四是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坚持“无会月”也是“下访月”制度,集中开展干部下访“金桥行动”,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信访接待制度,加大对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协调和督办力度。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完善大调解机制,加大对重点利益群体政策落实力度,从源头上防控群体性事件发生,努力把握稳定工作主动权。深入推进平安盐城、法治盐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有效地防止和打击各类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心聚力推进发展。一是注重凝聚四套班子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整体合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市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对保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沿海发展、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农民健康等重点工作开展调研和监督,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隆重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全面履行职能。市政协在大市区发展、人才强市、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提高了参政议政实效。坚持市四套班子月度工作例会制度,通报工作情况,明确工作重点,促进四套班子把握全局、协调运行。完善市四套班子成员带头招引重大项目和挂钩服务市区重点项目制度,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二是注重调动县(市、区)进位争先的积极性。3月,组织市党政代表团到靖江、沭阳、邳州、铜山等地考察,重点学习县域经济壮大崛起的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抬高目标,明确工作着力点,努力继续保持盐城县域经济在苏北的特色和优势。坚持市委常委挂钩联系县(市、区)制度,加强工作指导、服务和推进。各县(市、区)和市开发区紧盯学赶对象,奋力比学赶超,县域经济呈现出进位争先的良好势头。三是注重激发重点镇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把推进重点镇工业化城镇化作为战略举措来抓,完成50个重点镇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对重点镇发展情况实行一月一分析,一季一通报,两年滚动调整一次,推动重点镇抬高目标定位、加快发展速度,提高产业层次、培植产业特色,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全年有20个重点镇财政收入超亿元,比上年增加7个。
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党的建设,认真履行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扎实抓好理论武装,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提高宣传策划水平,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强大动力。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文化活动,在全市唱响时代主旋律。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形成奋发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评活动,再次被评为全省文明城市。二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树立为科学发展配干部、凭富民实绩用干部、靠群众公认选干部的鲜明导向,注重在发展一线、民生一线、稳定一线培养锻炼、考察识别和选拔任用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着力构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用新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三是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改革,加快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公开选聘517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认真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为在职村党组织书记办理社会养老保险,得到省委肯定。全面加强企业、社区、机关、“两新”组织等各个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四是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初确定58项重点任务,实行项目化、责任化管理,逐项抓好落实。市委常委、副市长连续8年带队,对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将落实责任制情况纳入全市年度绩效考核,专门设立党风廉政建设综合奖。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三年工作计划》落实。召开第3次全市领导干部“510”警示教育大会,重点剖析“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以案明纪,以案说法,收到良好效果。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框架构建年”活动,强化制度保廉,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党的建设首先从常委会自身建设抓起。针对学习实践活动中查找出的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完善市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决定,注重发挥全委会的作用,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年内,市委常委会先后就沿海开发、城乡统筹、特色产业发展、金融和人才高地建设、饮用水安全、完善考核体系等重大问题,认真研究、形成决策并推动落实,发挥了抓大事、抓重点、抓战略、抓全局的作用。常委会成员按照各自分工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发挥了班子整体功能。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