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12-03-07 15:49 浏览次数: 字体:[ ]

    盐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1 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本年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要求,由盐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编制的2011 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一、概述

    (一)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健全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体系。专门成立了委机关政务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中小企业局局长汪寿明同志任组长,委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委办公室,委办公室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并专门明确了委办公室一名副主任及一名工作人员

    具体承办全委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委机关其他处室、各直属单位也各自明确了一名政务信息员负责本处室(单位)的政务信息公开相关工作。二是明确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组织机制。委分管领导不定期听取全委政务信息公开情况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并部署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政务信息员会议,就政务信息工作进行培训指导,座谈讨论,分析不足,改进方法;委政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每年组织1-2次专题调研,努力提高政务信息工作水平。三是落实了委机关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相关保障。为保障全委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有序进行,委内专门配备了相应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办公室包干经费中专门设立了政务信息公开经费,全委性政务信息公开工作费用在委机关财务中统一列支。

    (二)政务信息工作制度。要求委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政务信息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定期研究、加快工作进展。强化政务信息工作考核,政务信息工作纳入经信系统年度考核及委机关行政效能考核内容,主动接受全社会公众评议,委办公室逐月通报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政务信息公开情况,年终根据排名开展绩效考核,与经信系统评先选优挂钩,并对政务信息先进处室、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三)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要求,以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注重保密审查程序的规范性、严密性和高效性,引导全委上下严格执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深入贯彻落实“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的原则。同时,为防止保密审查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脱节,努力做到将保密审查程序与公文运转程序、信息发布程序相结合。

    (四)信息发布协调制度。对涉及全委或多条线的重大事项、重要信息,由牵头处室制作政务公开信息,经委政务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把关后,报委主要领导审查同意,由办公室统一协调在有关渠道中予以正式公开;对涉及其他单位的信息,公开发布前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征求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获得确认后予以公开。同时明确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中出现过失的处室、单位或个人,严格追究相关责任,确保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做好做细做到位。

    (五)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领导分工上明确由汪寿明副主任总牵头,杨晓祖副主任、张腾瑶纪检组长和颜开建副调研员配合,分别分管行政审批、行政纪检监督和法制监督。在具体办理上,明确办公室总牵头,负责协调权力事项运行的各个环节,综合处(法规处)具体负责委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法制监督工作,监察室负责电子监察系统监督维护,投资处、无线电业务处、节能处、电力处和行业处以及审批中心窗口等具体业务处室负责具体的权力事项运行。二是细化要求,规范权力事项。2011年度,我委对各相关处室(局)的行政权力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将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及转报事项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经过梳理确认,我委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由7项增加到27项。实行统一受理、 “一支笔”审批,并在网上公开透明运行。2011年度我委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共办件243件。在全面清理行政权力的基础上,认真编制我委所有行政权力运行的外部和内部流程图,针对权力运行关键节点,落实风险点监控措施,便于内部加强业务管理和进行有效监督。研究制定了《盐城市经信委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按照《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意见》的要求,对我委实施的31项行政处罚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自由裁量范围内,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分为从轻(低)处罚、中度处罚、从重(高)处罚三个幅度,对行为表现进行了细化,将处罚标准进行了量化,规范了行政处罚行为。同时,我委还将行政权力事项详细情况在全市行政权力网上进行公开公布,包括各行政权力的负责处室(单位)、所依据法律、内外部流程图、自由裁量权以及监督电话等,让公众充分地了解我委的行政权力事项并知情办事,给公众带来便利并接受监督。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按照政务公开办的要求,我委对各行政执法主体进行全面清理审查,对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进行审查认定和加强监管。符合资格条件的行政执法人员由委综合处统一登记备案,并在政务公开运行网上向社会公布其所在单位、执法证件号码、执法范围及执法证件注销、吊销等基本情况,严格执行执法资格制度,便于公众进行了解和监督。三是建立制度,加强电子监察。我委在依法对权力进行清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委网上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制定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电子监察管理办法,对权力运行实行全程监控。建立实行了行政监察监控制度。主要有:政务公开检查。时效监察监控。流程监察监控。行为监察监控。建立实行了投诉机构制度。设立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投诉中心,公开投诉电话(86660597),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受理群众和内部干部职工的投诉,并建立详细登记、传阅、批转、督察、报告制度。严禁有件不查、查而不办,隐瞒不报、欺上瞒下和顶风违纪行为。建立实行了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反上述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逐级追究责任。四是加大投入,开展网上运用。我委行政权力运行涉及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委内审查等两块内容。行政审批中心窗口根据审批中心统一要求,各项设备已配备到位。委内行政权力运行系统根据市公开办要求,要求在相应处室配备了专门电脑,在监察室、法规处和分管审批的主任室都配备了专门电脑,要求权力运行处室安排专人负责输入工作。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概况。2011年度,我委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共837条。其中,中国盐城及市经信委政府门户网站公布360条,市图书馆公开100条,市档案馆公开100条,其他方式公开267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1、机构设置、主要职能、机构领导及分工;2、发展规划、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3、本单位各类业务文件、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工作总结;4、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5、其他。

    (三)信息公开的形式。我委已形成立足“中国盐城”门户网站,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门户网站,同时延伸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门户网站”、《盐城经信动态》纸质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同时,充分利用市档案馆、图书馆、电视、报纸、短信等平台载体及时公开政务信息,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知晓相关情况。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本年度我委未发生依申请公开信息受理事项。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本年度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未发生收费及减免情况。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本年度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有关的申诉案,也未发生与此(行政复议、行政申诉)有关的费用。

    六、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2010年我委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自查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工作是时间紧、信息量大,部分主动公开的信息内容不够完善和及时。二是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信息公开的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网上查询、网上审批等便民服务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应用。

    (二)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下年度主要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条例》,提高思想认识和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进一步规范政务信息工作流程。进一步梳理委机关以及委属各单位所掌握的政府信息,及时提供,定期维护,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能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有效运作,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三是以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宗旨,提升政务信息网络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及形式,分析、落实,做好门户网站的改版及升级工作。

    二〇一二年三月七日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数量

    主动公开信息数

    837

    其中:1、公文类信息

    37

          2、非公文类信息

    800

    其中:1、门户网站公开

    333

          2、政府公报公开

    0

          3、新闻发布会公开

    0

          4、图书馆、档案馆公开

    200

          5、其他方式公开

    267

    受理依申请公开信息总数

    0

    其中:1、当面申请数

    0

    2、传真申请数

    0

    3、网上申请数

    0

    4、信函申请数

    0

    5、其他形式申请数

    0

    对申请的答复总数

    0

    其中:1、同意公开答复数

    0

    2、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0

    3、不予公开答复数

    0

    其中:(1)非《条例》所指政府信息数

    0

    (2)“政府信息不存在”数

    0

    (3)“非本机关公开政府信息”数

    0

    (4)“申请内容不明确”数

    0

    (5)其他原因

    0

    行政复议数

    0

    行政诉讼数

    0

    行政申诉数

    0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