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四届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暨江苏—韩国经贸合作交流会将于11月18日在江苏盐城开幕。本届博览会由中国国际商会主办,盐城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商会会展部、中韩(盐城)产业园承办,主题为“畅通合作共赢未来”,将持续至22日。自2019年起,中韩贸易投资博览会已连续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盐城经开区”)成功举办三届,成为中韩经贸合作新IP。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中韩文化交流年,也是中韩(盐城)产业园设立5周年。5年来,中韩(盐城)产业园全面深化对韩经贸交往,韩企在盐城总投资突破130亿美元,实际使用韩资21亿美元,韩国成为盐城第一大外资来源国和贸易合作国。5年间,江苏省政府协调小组帮助产业园研究推进28项重大发展事项,厅市联席会议帮助协调解决51个具体事项,今年2月14日,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抢抓发展机遇,全方位深化对韩交流合作。中韩(盐城)产业园核心区位于盐城经开区,是长三角地区唯一一家对韩合作的国家级平台。盐城经开区正以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为主抓手,坚定不移走开放路、打特色牌,瞄准韩国优势产业,全力主攻韩国大企业大集团,加快招引韩国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年计划新签约韩资项目20个以上,到账韩资力争占全省1/6,高水平打造中韩合作示范区。
今年8月8日,盐城经开区喜迎建区30周年。30年前,6平方公里的“试验田”里播下第一粒种子,已成长为今天的产业发展新高地——盐城经开区,这里拥有中韩(盐城)产业园、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四块“国字号”金字招牌。在商务部公布的2021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盐城经开区排在全国第70名,较上一年度前进34个位次。这片200平方公里的发展沃土,正以盐城1.2%的土地面积,贡献全市12.5%的规上工业开票、23.3%的外贸、48.9%的外资……盐城经开区扛起了盐城对外开放主窗口、产业发展主阵地、项目建设主力军的责任与担当。
擦亮对韩合作金名片,构筑多元开放新格局。今年4月7日,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第600万辆车成功下线,今年是起亚与悦达集团成立新合资公司元年,“新生”的起亚汽车迎来发展的新里程碑。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原“东风悦达起亚”)是盐城经开区汽车产业龙头企业,拥有三个智能化生产工厂,该公司自2002年落户以来,销售收入超5900亿元,上缴税收超510亿元,并带动形成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配套的产业生态,提供全产业链岗位10万个。20年来,“起亚”二字是盐城对韩合作的重要标志。2002年,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在盐城成立,这是中国加入WTO后经国家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的首个汽车企业涉外重组项目。如今,站在新起点,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生产本部长梁锺镐表示,未来十年公司将重点推进全球战略车型和新能源车的导入,总产销目标超过400万台。多年来,盐城经开区正持续擦亮对韩合作“金名片”。一方面,该园区坚持对外开放,打造经贸合作新标杆。5年来,累计招引韩资项目114个,对韩进出口超80亿美元。今年以来,实际使用韩资3.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对韩进出口25亿美元、同比增长87.3%。依托省市共建的20亿中韩(盐城)产业园发展基金,支持园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累计成功投资项目28个,落地总规模146亿元,二期基金近期正式注册。另一方面,中韩(盐城)产业园正通过提升产业合作,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聚焦汽车、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与LG、三星等大企业集团加强对接,持续开展全产业链精准招商。截至目前,中韩(盐城)产业园核心区已集聚韩资企业399家,总投资超80亿美元。其中总投资45.4亿美元的SK动力电池项目,一期已投产达效,二期即将竣工投产,全部建成后产能将达57GWh,成为SK集团全球布局中最大的新能源项目。持续深耕汽车产业合作,与起亚签署扩大投资合作协议,计划新增9亿美元组建新合资公司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49个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中韩(盐城)产业园正在全面深化交流,建设对韩交往新窗口。按照国际化标准建设韩风国际文化名城和未来科技城等城市组团,建成开放中韩文化客厅、中韩国际街区、韩国社区,加快建设中韩文化广场、中韩友好医院;此外,大力发展中韩跨境电商,构建韩国商品出口中国的集散地和江苏特色商品出口的新通道。前段时间,受益于在江苏率先打造的“外国人来华一站式服务专窗”,江苏摩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韩国籍员工千钟仁只跑一个窗口,就办成了新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和工作生活居留许可,为此他连连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道谢,在盐城工作三年的他,再次切身体会到了这里的优质营商环境。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中韩(盐城)产业园正加快构筑多元开放新格局,坚持深化对韩合作不动摇,推动更多优质资源集聚,打造全省对外开放合作示范窗口。同时还积极抓住RCEP实施等战略机遇,围绕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固链、强链”,紧盯日本、欧美头部企业,加快突破50个在手重点外资项目,全年计划新增外资企业30家,到账外资占盐城1/3以上。
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一业独大到多业并举。作为盐城产业发展主阵地,盐城经开区牢固树立并实践着“产业强区、项目为王”理念,因此,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成为盐城经开区回答高质量发展答卷的必答题。对此,该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瞄准汽车、新能源装备和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主导产业从“一业独大”到“多业并举”,行业名企也从“一枝独秀”到“百舸争流”,形成“既有大树又有森林,既有链条又有集群”的产业集聚生动局面。汽车产业是盐城经开区的支柱产业,也是盐城经开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引擎。该区以千亿规模传统汽车产业为基础,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培育发展起亚、华人运通等新能源整车企业4家,集聚韩国SK、天津捷威、星恒动力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80多家,致力打造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今年1月17日,韩国SK30GWh动力电池项目在盐城经开区开工建设,它是近年来盐城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并列入今年江苏省重大实施项目,投产后年可新增销售200亿元,为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支撑。同时,盐城经开区新能源装备产业,正如雨后春笋般在这片沃土生发、壮大。目前,天合光能、阿特斯、润阳、硕禾、九天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全区初步形成光电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光伏电池产能已占全球五分之一。今年,总投资50亿元的明阳异质结光伏电池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海博瑞光伏组件项目等也正加快建设。谈及盐城经开区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天合光能是绕不开的话题,它不仅落地早,而且一直走在行业前沿。今年3月,位于该区的天合光能(盐城)科技有限公司16GW电池项目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设备、运输机器人马力全开。该项目依托智能化生产,生产每兆瓦产品电耗3.6万度,低于行业4万度以上水平,全年可节约用电6400万度,这正呼应了盐城提出的“国际湿地、沿海绿城”新目标,助力盐城打造绿色制造之城。去年,盐城经开区跻身国家工信部“绿色工业园区”榜单,成为该批次苏北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园区。近年来,发展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背后,离不开盐城经开区不断提升的营商环境“软实力”,为企业发展“覆肥宽土”。比如,该区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从立项备案、项目审批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代办服务,推动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成为项目建设的“加速器”。同时,借鉴国家自贸区改革经验,为新能源汽车、光电光伏、电子信息等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强链补链项目,构建审批服务“快车道”。其中,SK动力电池、华人运通、天合光能16GW电池等重大项目运用改革成果,常态化实现“拿地即开工”。一件小事,让盐城天合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设施经理李根记忆犹新,天合光能16GW电池项目地块周围三面环水,只有一处物流通道,但电池片出货需要车辆进进出出,容易造成拥堵,为此盐城经开区为企业在河上修了路、架了桥,实现车辆进出分流,提升出货速度。正因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盐城经开区的产业发展正全面开花,整车制造集群全面升级,动力电池集群异军突起,光电光伏集群规模集聚,电子信息集群加快布局,发展质效不断攀高。
抢抓国家战略新机遇,争当区域联动先行军。今年6月29日,盐城经开区光伏产业投资说明会在常州成功举办,天合光能、九天新能源、小微(浙江)电气等企业代表共叙友谊、共谋发展,其中天合光能已是盐城经开区的“老朋友”,九天新能源、小微(浙江)电气则是该区交的“新朋友”,九天光伏接线盒和连接器项目、小微电气光伏材料项目现场签约。常州九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喜峰直言:“盐城经开区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在产业载体、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投资的好地方。”同日,盐城经开区韩资工业园区(烟台)投资环境说明会在山东烟台成功举办,来自韩国及环渤海地区40多家重点企业、行业机构代表参加。近年来,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的盐城,正以左右逢源、南北贯通的姿态“四面出击”,为自己建立扎实的“朋友圈”。盐城向东,隔海相望是经贸联系紧密的韩国、日本;盐城向西,是自身作为出海口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盐城向北,是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城市;盐城向南,是实力强劲的上海和苏南地区。不难看出,盐城经开区同一天开展的两场招商引资活动,正是其争当区域联动先行军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盐城经开区正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发展等国家战略新机遇,落实好全省南北联动、区域协同等政策措施,策应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基地建设,承接上海和苏南产业梯度转移项目40个以上,在沪苏共建园区、宁苏锡常产业合作上加速突破、全面起势。同时,盐城经开区也正积极学习长三角城市的改革创新经验,比如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天合光能系列项目是盐城经开区争当区域联动先行军的最好例证之一。早在2012年10月,天合光能(常州)科技有限公司便在盐城经开区落户该公司首个常州以外的基地,也是该区内的首个光伏企业。李根介绍,多年来,天合带动该区形成了如今的光伏产业链,未来该区光伏产业产值有望突破1500亿元,明年盐城项目产值有望达到480亿元,天合光能16GW电池项目全部投产后可新增年销售160亿元。“天合光能自一期项目落户以来,发展到现在已有六期投资。如今,阿特斯、润阳等46家光伏企业相继投资经开区,已形成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等光伏产业带。”盐城经开区光电产业园区项目处处长徐绍川说。
盐城经开区企业也注重借助上海及苏南地区的优势资源,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江苏鑫蕴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是盐城当地小有名气的车灯等配件以及相关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企业。该公司董事长王全生早在2003年下海创业,从事模具产业,一路做到为起亚、雷诺、摩比斯等整车和供应商供货,2020年起还为上汽斯柯达供应产品。早在2008年,王全生便到苏州设立了工厂,当时的初衷之一是为方便吸引人才,尤其是盐城在外人才。他还记得,当时刚到苏州建厂时,惊叹于地区发展和营商环境的差距,如今的盐城和盐城经开区早已补上营商环境短板,充分展现后发优势,当时在建设如今的工厂时,“盐城经开区领导比我到工地的次数都多”。最近,王全生也正在与上海高校洽谈产学研合作,从上海“借智”,实现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生产相结合。除了全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外,盐城经开区也在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以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城市为重点,紧盯区域优势产业集群,按图索骥、强化招商。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烟台、惠州两地中韩产业园交流合作,研究探索以三地中韩产业园为载体,合作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和品牌载体,在区域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