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也是国际社会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昆蒙框架”)后的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表达了世界各国将COP15达成的“昆蒙框架”这一历史性共识转化为行动,携手开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的美好愿望。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策部署,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扎实有效,生态空间得到严格保护,生态功能稳步增强,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盐城图景正在稳步呈现。
充分放大生态禀赋优势
我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和里下河典型泻湖型湖荡湿地,建有珍禽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全球最大的越冬地、全球麋鹿最大的基因库,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是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统筹推进自然生态保护
2018年,我市作为全省第一批试点地区,组织开展了全市以县域为单元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我市加快实施海岸线整治、退渔还湿、退圩还湖、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生态岛建设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探索“为鸟留食”的“生态+”模式。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我市“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在全球7大洲26个国家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19个特别推荐案例之一,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立了“中国样本”。
妥善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我市鸟类物种丰富,世界上仅存约600只、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勺嘴鹬,近一半在条子泥觅食、换羽;小青脚鹬数量从十年前600只的估值,到2020年1150只、2021年1164只、2022年1221只,连续三年突破学界预估;近年来又陆续记录到彩鹮、丑鸭、蓑羽鹤等珍稀物种……目前我市已记录到的鸟类种群数为23目71科215属436种,约占全国鸟类总物种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珍稀濒危鸟类1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鸟类37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09种。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的恢复也在逐步进行,麋鹿曾经野外灭绝,1986年从英国伦敦引入39头麋鹿放归至大丰沿海滩涂,通过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和引入野放麋鹿,至今种群数量已达7033头,占世界总数的70%,其中野外种群达3116头,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典范。
接下来,我市将更大力度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探索,努力打造“绿色生态之城”,充分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盐城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