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快建设“蓝色大粮仓”培育海洋经济增长极

发布日期:2024-04-11 11:02 来源:盐阜大众报 字体:[ ]

我市是全国知名的渔业大市,渔业经济总量全省领先,水产品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10位。为进一步发展渔业新质生产力,着力建设“蓝色大粮仓”,加快培育海洋经济增长极,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从四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安排。

一是优化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加快推动传统养殖模式转型升级,调整结构性过剩、高密度、高污染品种。立足该市独特的资源优势,推广虾蟹贝立体多营养层级混养模式,在海水池塘养殖中适当增加青蟹、梭子蟹等名特优品种比例,通过优化养殖布局、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养殖模式,推动海水池塘养殖高质高效发展。

二是科学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示范推广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碳汇渔业”,利用盐城滩涂资源禀赋优势,规范、有序、科学发展沿海滩涂增养殖,以文蛤、泥螺等贝类为主导品种,推广浅海贝类底播生态养殖和贝藻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在东台、大丰等沿海地区打造40万亩全国知名、品种丰富的滩涂贝类增养殖基地。积极探索构建鱼虾贝藻生态立体养殖系统,实现贝类、紫菜等海洋生态产品稳定供给,逐步形成以绿色生态养殖带动渔民增产增收的新模式。

三是推进智慧设施渔业建设。大力发展海水设施化、工厂化养殖,推进沿海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探索将LNG绿色能源与水产养殖创新结合,利用液化天然气外输时产生的巨量冷能降低水温,开展虹鳟、大西洋鲑、半滑舌鳎等冷水鱼养殖。加快智慧渔业园区和数字渔场建设,探索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质量追溯方面的应用,不断提高设施渔业智能化水平。

四是拓展海洋渔业发展空间。实施深远海养殖行动,支持“海上加工船”建设,重点推进滨海陶湾海洋牧场二期、响水海上生蚝延绳筏式吊养等重大项目建设。结合产业基础现状等,因地制宜发展渔业增殖型、生态养护型、休闲观光型海上牧场渔场。坚持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资源利用相结合,支持龙源、三峡、国信等新能源头部企业探索“新能源+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模式,力争沿海县(市、区)各推动建设1个海上牧场渔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